美國政府持續調整擊殺伊朗二把手的理據,國務卿蓬佩奧前日將鏟除蘇萊曼尼,擴展為美國政府震懾對手挑戰的策略其中一環。他未提蘇萊曼尼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之說法,總統特朗普甚至發推文改說是否眼前有威脅「並不重要」。
蓬佩奧到史丹福大學發表〈恢復阻嚇:以伊朗為例子〉演講,談到美國兩黨過去政策、例如2015年伊朗核協議,令伊朗日益有恃無恐、「惡意活動」增加,因此美國須重建「真正阻嚇」。「必須令對手明白,你不只有能力要他們付出代價,而且確實會付諸實行。」他表示,特朗普決定退出伊朗核協議並重施經濟制裁,對伊朗已造成損害。
阻嚇對象包括中俄
他未提「迫在眉睫的威脅」,但暗示蘇萊曼尼是死有餘辜,因他「殺了600多個美國愛國者」,「雙手所染的美國人鮮血」僅次於策劃911恐襲的拉登。
去年伊朗擊落美軍無人機及襲擊油輪等行徑,已顯示德黑蘭日趨猖獗,但美國為免傷及無辜、決定不作軍事反擊,多名高官向美聯社披露,特朗普班子擔心德黑蘭將華府的克制誤當成軟弱。官員指,華府至少在去年9月時(另有指早在7個月前)已故意「不合比例」地挑選蘇萊曼尼如此高層人物為擊殺目標,以示美國可以決斷作出對手難以抵擋的反擊。
阻嚇策略並非只針對伊朗,特朗普政府還有多項針對中俄的動作,蓬佩奧列舉的例子包括軍事援助烏克蘭對付俄羅斯所支持的分離分子、退出中導條約,以及在南海增加軍事演習與向中國貨品加徵關稅等等。他指:「美國為捍衞自由,須威懾一切對手。」
杜魯多暗斥美令局勢升級
至於指蘇萊曼尼籌劃襲擊四間美國大使館、卻被防長踢爆是無證據下胡謅的特朗普,前日發推文乾脆說蘇萊曼尼是否構成眼前威脅,「實在並不重要」。司法部長巴爾亦附和,指司法部確認蘇萊曼尼是「合法軍事目標」、總統有權下令作出「合法自衞行動」。
但加拿大恐怕難認同。因事件間接造成烏克蘭客機被伊朗誤當成來襲的美國導彈而擊落,176人「陪葬」,當中57人持加籍。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前日就婉轉斥說若非美國殺人令「中東緊張局勢升級,(死者)已跟家人共聚」。加拿大楓葉食品公司總裁麥凱恩為同僚痛失妻兒而發推文,亦直斥「華盛頓那自戀狂」破壞中東穩定。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