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國副總理劉鶴,周三將於白宮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協議簽署前夕美國宣佈把中國剔出「滙率操縱國」名單。財長姆欽表示,中國已經做出可執行的承諾,將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同時提高透明度和加強問責。消息人士透露,中方承諾在未來兩年進口近2,000億美元(約1.56萬億港元)的商品和服務,包括汽車、飛機、能源和農產品。
去年8月初,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美國財政部在人民幣兌美元滙率跌破「七算」後,在每半年向國會提交的主要貿易夥伴報告中,自1994年以來再把中國列為「滙率操縱國」,批評中國在外滙市場欠缺透明度,以創造不公平的貿易優勢。時隔五個月,財政部一如外界預料,把中國從名單中剔除。報告透露,自去年8月以來,財政部就滙率問題與中國人民銀行談判,中方將在即將簽署的首階段貿易協議,承諾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滙率形成也不以競爭性為目標。中國還同意公佈與滙率和對外收支有關的數據,而人民幣也在去年10月後升值,昨滙率約為1美元兌6.885元。
仍被列入「觀察名單」
「在這種背景下,財政部已決定,中國目前不應再被列為滙率操縱國。」報告承認,在被認定為滙率操縱國的三大條件中,中國只符合對美貿易順差逾200億美元(1,555億港元)一項,不過仍把中國列入「觀察名單」。倫敦智庫OMFIF的顧問、前美國財政部高級官員Mark Sobel表示,中國是在特朗普「發怒時被錯誤認定」為滙率操縱國,因為當前中國經常賬盈餘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很小,而且很多年來都沒有干預滙市。
未有解決核心問題
路透社引述消息稱,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將達成巨額中國採購。中方承諾在以2017年為比較基礎之上,未來兩年全面擴大美國進口,增購近800億美元的製造業產品、500億美元能源商品、350億美元的服務以及320億美元的農產品。增購的製造業產品,包括汽車及零部件、飛機、農業機械、醫療設備和半導體。不過,貿易協議未有觸及雙方最關切的核心問題,包括美方要求中國進行經濟體制結構性改革,包括採購規定、產品標準和對中國國有企業的補貼等非關稅壁壘,而中國仍有約3,70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未有擺脫美方的懲罰性關稅措施。
路透社/《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