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舖仔小店】抗衡三中商 三少女亂世開書店

【舖仔小店】抗衡三中商 三少女亂世開書店

【舖仔小店】
有人說,三個女人一個墟;三個廿歲出頭的文青少女Joyce、Sherry及阿翹就合夥開書店,起了個古雅的名字「貳叄書房」。店舖位於油麻地一棟商廈的12樓,店內有數塊落地大玻璃,眺望出去,就是喧囂的彌敦道,車如流水馬如龍,反襯着一室井井有條的藏書。

仨人行中,Sherry與Joyce仍在浸會大學念人文學科,未畢業就開書店,是為了實現前者的兒時夢想;而共同開書店的觸發點,則是反送中運動帶來的創傷和迷惘。剛畢業一年、兼職教結他的阿翹說:「八月中旬左右,開始在情緒上壓力爆煲,想做一點事來分心。」念頭在八月一趟旅行中萌芽,十月初《禁蒙面法》剛實施不久後開店,「很多人戴上口罩上來,忽然間向我們訴苦。」一個亂世中的文化綠洲,就此形成,本來是為自我療癒創傷,卻無意中為他人擺渡。

阿翹(右)、Sherry(中)與Joyce就經常討論人生意義與價值,嚴肅地看待經營書店的每一道難題。

她們要靠兼職來應付租金,除了寄賣手工飾物,又舉行收費音樂會。

書房刻意營造客廳的寬敞感覺,讓客人可席地而坐看書。

獨立書店是抗衡三中商的一種出路,售賣多元政治光譜的叢書。

2019年自由之夏,三個少女在人生中起革命,開了間書店。

私人圖書館 客廳般環境閱讀

記者首次拜訪書店是在某個周五晚上。窗外景致換了一片靜黑,幾個客人坐在地上,靠着小茶几看書、用電腦,阿翹一臉專注在彈獨立民謠,未幾發現記者便放下結他,招呼我坐在沙發上。問她書店是否共享空間,她猶豫地否認道:「我們不想計鐘數錢,客人可在這兒消磨時間,希望他們買杯咖啡或買本書,當作支持。」

原來,書店活動空間偌大,源自Sherry自小的開私人圖書館的夢想,希望能營造客廳般的環境,讓城市人能駐足看書,「一般的二手書店放滿了『島仔』,堆滿書籍,但我們想騰空多點空間給客人。」阿翹說。Sherry接着表示,想仿效歐洲人把書房開放給客人的做法,「選書上也是跟我們的喜好,像把內心世界打開給人看,我就是喜歡這類型的書,是一件頗私人的事。」

Sherry的童年大多在圖書館中消磨,每每待上一整天,拖着沉甸甸的書籍回家,「那時會想,如果我家是個流動圖書館,或自己有間書店就好了。」然而,喜歡規劃人生的Sherry曾想報考公務員,直至八月份,還有一年就畢業,與前宿友阿翹旅行的途中,才想起自己最原始的渴望:「讀完人文學科後,會質疑自己在世上有甚麼用途,不是維持生計賺錢養家那麼簡單,有甚麼是我才做到?」

當時是反送中白熱化的階段,阿翹坦承社運創傷也是兩人開店的動機。殊不知,本來想與Sherry合資搞獨立雜誌的同科朋友Joyce,突然加入了這個團隊。阿翹揶揄道:「她最衝動!只考慮過幾秒,便說一起搞(書店)吧。」Joyce尷尬一笑,隨即露出天真的笑容,相信人生盡是美麗的意外,「看到Sherry堅定的眼神,覺得年輕人有理想是好事,便放手一試。」

書店寄賣小型文藝出版社的散文集、小說與刊物。

客人點一杯咖啡,便可坐上一整天,每杯售價40多元。

書店有寄賣手工藝飾物。圖中杯墊由曾幫Lady Gaga畫插畫的Isaac Spellman所設計。

反送中期間 聚手足看書談心

三人天真爛漫青春無敵,肩膀上的現實重擔也不輕。Sherry自中四、五就開始兼職打工,後來更有買股票投資;早熟的她節儉簡樸,存下了一筆錢,到開書店才大派用場。Joyce又解釋,店內傢俬大多是二手貨,而三人要靠兼職來應付租金,「我們也有補習打工,阿翹教結他、我就教中文、Sherry教日文。補習時薪較高,彈性大一點,可維持書店的日常營運。」她們打算畢業後仍繼續這模式,「希望慢慢做下去,可以靠書店的營利自行運作。」

目前貳叄書房主要售賣二手書,大部份由浸大的教授、同學與師兄師姐提供,阿翹說:「現時客人也開始拿書上來,因為都知道這時勢難做——開珍珠奶茶店就話賺錢啫!」三個女生根據喜好選書,大多數屬文史哲類二手書,而視覺藝術系畢業的阿翹則引進了設計及藝術類的插圖書。店內設有一張茶几和一堆氣墊坐墊,客人可以買一杯咖啡,席地而坐,享受陽光灑盡滿屋的悠閒。

文化氣息如此濃厚的環境,滙聚了四面八方的知音,「例如提到女性主義,客人會過來自己搭嘴,一起討論這件事。」店內貼滿反送中運動的文宣,引來不少手足上來放心傾訴,令他們的交友層面跨越年齡,「知道原來不只年輕人,也有些叔叔會特地罷工,等到七、八點,就下去(街頭)幫手。」 店舖開張在反送中如火如荼之時,三個少女更不時為網媒選書供稿,根據不同的抗爭時勢去推薦書籍,例如探討極權本質的《酒神的抗爭》等。

Joyce又補充,作為獨立書店,想抗衡「三中商」(三聯、中華及商務書店的統稱)的一股清泉,所以選書上不會有政治審查,「可能我是極左(社會主義),但都有不同立場的書籍,讓人看後有充份理由去選擇自己的立場。」Sherry就指,除了寄賣小型文藝出版社的書外,有一部份「古靈精怪」的書本欲突破書的形式,沒有序言和目錄,只有插畫或內文被塗黑,「不是用來閱讀,而是拿取靈感。」

客人在書房內可見不少反送中文宣,以及諷刺建制派的海報。

不是鬧着玩 計劃年底開分店

整個訪問,Sherry與Joyce多次提及「失業率高」的人文學系,彷彿是她們的啟蒙點,也是一塊絆腳石。Joyce嘆一口氣說:「這學科培養出我們非常理想主義的傾向,但現實世界總是與我們的理想背道而馳。」就如她能勝任的工作不少,真正有興趣卻寥寥可數。Sherry續說,自開書店的一刻,便不斷遇到家人與朋友的質疑:「是否開間店玩玩?是否逃避畢業?」她反駁道,曾經做過五花八門的工作,連出版社也做過,才發現最合適的是開書店。

三人異口同聲地說,正是沒有逃避,才想正視自己的理想,想在文化沙漠般的香港推廣閱讀。為了增加收入,三位女生也寄賣手工飾物、搞收費的音樂會等。書店開業至今僅兩個月多,已達至收支平衡。Joyce激動道:「我們真的有上進心!我們下一個目標就是開第二間書店!」沉穩的阿翹在旁肯定道,「對,真的想在今年年底開多間。」

貳叄書房
油麻地彌敦道558-560號譽發廣場1202室

記者:陳娉婷
攝影:伍慶泉、許先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