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的芳鄰馮君,暢遊寶島後第二天起床又變了個好人,埋頭積極發揮其編輯才幹,漏夜為那冊千呼萬喚未出來的張愛玲宋淇書信全集斟校,拍心口宣佈不日即將付梓。嘩這真是開年以來第一樁大好消息,掛住周街同人排命盤的神棍終於痛改前非,被普通話嘴唇庸俗化的「愛玲愛玲年」有祖師奶奶濃縮成三十萬字的下半生坐鎮,根本毋庸其他紀念活動點綴太平。馮君事先張揚的八卦,包括八五年宋先生通知張女士,台灣有位新秀導演楊德昌想拍《色,戒》和《紅玫瑰與白玫瑰》,請允許我補充,當時楊導心目中理想的業餘女間諜飾演者是鍾楚紅,犀利哩?易先生屬意何人沒聽他講過,他逝世後有人挖出來當談資,說男主角人選是張國榮,乍聞打個突,想想其實很啱數。不過王佳芝和王嬌蕊卒之都沒有在楊導鏡頭下出現,倒是另一位台灣新秀但漢章八八年順利將《怨女》搬上銀幕,夏文汐演豆腐西施銀娣,我在康城影展看過小半部,印象全無。翻查資料,發現高捷飾二爺徐明飾三爺──前者不是比後者年輕而且性感嗎,如此語不驚人誓不休的casting,難怪我看不下去。
關於張,最近最歡樂的笑話來自香港某意見領袖──對不起,這次不是陶傑先生。此KOL以往曾否垂注張女士不得而知,一聽他說「張愛玲十六歲成名」,我已忍唔住咭咭咭,跟住還添加一句「十六至十八歲寫出最好作品」,簡直笑到腹肌媲美郭富城。哎呀親,「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雖然係金句,都冇理由罔顧事實把她捧為天才神童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