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國監委官網近日公佈中央巡視組對外交部、司法部等37家機構巡視回饋情況,其中外交部被指存在問題包括「服務大局不夠」等,特別是被指「選人用人視野不寬」引輿論熱議。有北京外交學者指,外交部的外交官主要是職業外交官,這顯然不夠,應從更廣泛領域招攬人才。有輿論指外交部用人問題,包括新聞發言人經常講錯話、表錯情,「語不驚人誓不休」如潑婦罵街,有損國格;輿論直指「中國的外交辭令到了最危險時刻」。
中紀委官網近日公佈十九屆中央第四輪巡視回饋情況。外交部等37家被巡視單位均被指存在各種問題,其中外交部的問題包括「學習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夠深入」,「自覺運用習外交思想所含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形勢、破解難題、服務大局不夠」,「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履行職責使命有差距」;「部分崗位存在廉政風險」,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依然存在,「基層黨建不足,選人用人視野不寬」等。
聘社會人員從事外交
官方沒有對外交部存在的「選人用人視野不寬」作解釋。北京外交學院周永生教授回應《蘋果》記者查詢時指,中國的外交官現在主要是職業外交官,多從有關大學畢業生中選擇,人員來源相對比較單一,這可能是導致中紀委批評的原因。周教授指,90年代外交部曾經搞過「地方幹部入部培訓搞外交」的情況,後來停了。周說:「這方面我們可以學外國某些做法,招聘社會人員包括學者、企業家、社會上有建樹者從事外交工作,形成一個良好的『旋轉門』」。
發言代表國家應嚴謹
據指,外交部間中也會從社會招聘一些地方司局級幹部進來搞外交,特別是涉經貿崗位,但這些人員來源也比較狹隘,不佔外交部編制,駐外期限到後要回原單位。有北京不願署名的學者對本報指,中國外交部被批「選人用人視野不寬」,還應該包括新聞司發言人崗位,「外交部發言人代表國家政府立場,他們的發言或對外回應應該很嚴謹,但我們現在看到的並非如此,發言人回應經常出問題,水平低、沒有條理,甚至違法,與街頭潑婦罵街無異。」
有內地輿論指,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捱打」已成歷史,但「捱罵」(即西方媒體攻擊)依然存在。這令中國外交官們近年在發言時,使用的言語較以往更具攻擊性,對一些外國記者「別有用心的提問」不留情面,令中國憤青們直呼「過癮」。「但他們忘了這是國家外交場合,粗言粗語和罵街式並非外交應有風格。」去年發生中方要求外國航空公司將台灣改為中國台灣的事件,中國外交部出聲要求各國「配合」,被美國國務院斥是「胡言亂語」。
中紀委官網/《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