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十年NBA十件事(下) - 喬靖夫

MONDAY:十年NBA十件事(下) - 喬靖夫

上星期列舉了2010至19這十年NBA我認為最重要十件大事的前五件,本篇繼續談後半:

6.Social Media:這十年社交媒體對球壇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媒體生態是其一,在觸及率與互動量就是王道的之下,嚴肅的球評分析,不敵刻意引戰圖文及鬥快爭先的交易風聲。另外球員頻密使用社交媒體,成為前所未有的個人宣傳渠道,但伴之而來是同等的「關公災難」危險。

7.Mamba Out:「一個時代的結束」是最老套的說法,但是實在找不到更貼切的話形容拜恩(Kobe Bryant)退役。這位前十年最具代表性巨星,剛好在10年最後一次登上總冠軍𥧌頂;而從他宿命遭受重傷、堅毅復出直到退休之戰狂砍60分,過程充滿戲劇性,我們目睹了一個傳奇球星,如何在20年球員生涯的最末段重塑自己的形象與歷史定位。

8.The Redemption:2016年總決賽,無論從那個角度看都是這十年最有故事的:史無前例的落後1:3場數反勝;破紀錄73勝勇士飲恨;當然還有大帝勒邦占士(LeBron James)重返家鄉,終於為克利夫蘭奪得46年來首座總冠軍,深具一種救贖的意義。第七戰最後時段,占士的飛身封阻與K艾榮(Kyrie Irving)的穿心三分,都肯定排在十年金球的前三之列。

9.Sneakerhead:球鞋文化在NBA當然不是甚麽新鮮事,但這幾年間推上了新高𥧌,某程度更成為球員的身份象徵。K艾榮過去一季,穿過自己簽名球鞋的多達幾十種不同配色,幾乎天天新款,其中許多是市面買不到的PE(球員專用)版本。德加(PJ Tucker)是聯盟頭號球鞋狂,經常以罕有復刻鞋款作賽,也大大增加自己的曝光及名氣。

10.三分球與中距離:以統計數據為方針的「Moneyball」大行其道,三分球這些年成為各球隊越來越倚重的主力武器,中距離跳投則被視為效率不夠的進攻方式,出手數量每年遞減,甚至有人斷言「中距離已死」。但同時頂尖球星如尼納特(Kahwi Leonard)及杜蘭特(Kevin Durant)卻仍然展示出,中距離跳投在季後賽關鍵時候仍是極有效的殺着。說中距離已被時代淘汰,似乎仍太早。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