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滬深港通去年流入2,475億受惠股多爆升 捧騰訊工行搭北水順風車

【投資導航】滬深港通去年流入2,475億
受惠股多爆升 捧騰訊工行搭北水順風車

中港股市互聯互通去年底剛踏入五周年,北水源源不絕流入港股掃貨,滬深港通佔港股日均成交比率日益加重,由2014年推出首年的0.92%,增至去年首10個月的8.36%;北水對港股走勢的影響越來越大,若能洞悉北水流向,跟搭港股通順風車亳無難度。

截至去年10月31日,南向港股通(包括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五年累計成交達87,480億元,累計9,870億元內地資金淨流入港股。內地投資者透過港股通投資港股的持股總額持續攀升,由2014年底的131億元,增至9,995億元。

深港通北水以高科股為主,十大淨買入股份中,科網、電訊設備及藥股共佔六位,當中騰訊(圖)去年淨買入最多,累積達72億元。資料圖片

港股通兩因素吸A股客

A股有不同類型股份可供國內投資者選擇,但透過港股通渠道投資港股,對內地投資者仍具吸引力。很多國內投資者熟悉的股票,沒有在A股上市,如內地遊戲及電子支付龍頭騰訊(700)、服務平台美團點評(3690)、智能設備生產商小米(1810)等,均只在港股上市;A股投資者要投資相關股票,最簡單就是透過港股通渠道來香港買貨。早年在美國掛牌的阿里巴巴(9988),去年回歸港股作第二上市,該股被納入港股通名單相信只是時間問題;獨市股份越多,對A股投資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此外,中國財政部日前公佈,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投資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自2019年12月5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繼續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投資者獲得的利潤可全數落袋,幫助中國投資者進行多元化的海外資產配置。

回顧去年滬港通及深港通兩路北水,合共淨買入港股2,475億元,其中滬港通是北水主力,除了去年1月錄得淨沽出136億元外,2月至12月均錄得淨買入,全年淨買入金額累積達1,477億元。深港通去年1至12月均錄得淨買入,全年累積淨買入金額達998億元。

根據資料統計,滬港通去年每月數據中的十大活躍股份共涉及27隻,當中26隻股份在過去三個月錄得上升,上升股份比率達96%;過去一個月錄得上升股份則有22隻,上升比率達81%。深港通方面,去年每月數據中的十大活躍股份共涉40隻,其中過去一個月及三個月錄得上升的股份均為32隻,上升比率亦達八成。由此可見,獲北水垂青的股份明顯較為硬淨。

滬捧傳統股 深追科技股

綜合滬港通及深港通兩路北水,去年最活躍港股通股份中,五大淨買入股份依次為工行(1398)、建行(939)、騰訊(700)、美團點評(3690)及平保(2318),去年分別錄得淨買入332億元、353億元、234億元、142億元及71億元。

不過,滬港通及深港通資金對港股的喜好明顯有分別。滬港通北水,來港買貨對像以傳統股份為主,如內銀、內險股等金融股,十大淨買入股份半數屬金融股;騰訊也是滬港通資金長期掃貨對象,去年有10個月錄得淨買入,只有兩個月錄得淨沽出,淨買入金額達162億元。深港通北水方面則以高科技股為主,十大淨買入股份中,科網、電訊設備及藥股共佔六位,當中騰訊去年淨買入最多,累積達7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