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齣戰爭片,由上世紀70年代至今,每個decade一齣,同屬經典,各具開創意義。
撰文:月巴氏
《現代啟示錄》1979年 Apocalypse Now
美軍直升機在華格納《女武神的飛行》伴奏下攻擊越南村落,已成戰爭片中的永恒經典場面。哥普拉拍越戰,不只在質疑越戰,而是質疑戰爭這種人類行為如何磨蝕人心。
《烈血焚城》1987年 Full Metal Jacket
結構一分為二,後半是一班完成訓練的青年新兵正式打越戰,但重點是前半,他們究竟是怎樣被訓練出來?訓練不限於肉體,更重要是心智。寇比力克展示了權力對個人意志的凌駕。
《雷霆救兵》1998年 Saving Private Ryan
《雷霆救兵》前的戰爭片再渲染暴力,畫面表現上依然有個譜,史提芬史匹堡卻毫不忍手,將血肉之軀在槍林彈雨下所承受的各種血腥實況拍了出來,讓觀眾直觀戰爭的暴力。
《拆彈雄心》2008年 The Hurt Locker
嘉芙蓮碧格露不拍一般士兵,聚焦在拆彈專家謝洛美維納身上,他不需衝鋒陷陣,但一樣會中伏一樣隨時會死,偏偏他有正常家庭生活不過,寧願回到伊拉克——戰場才是讓他真正感受生活的場所。
《鄧寇克大行動》2017年 Dunkirk
大部分戰爭片拍進攻,路蘭卻拍撤退,二次大戰中一次最著名的撤退。分成海陸空三個時間點敍事,仿紀錄片風格刻意壓抑情緒,有人讚亦有人插。訊息明確:生命誠可貴,逃避不可恥兼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