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源尋味】鴨脷洲水上人成生招牌 肥婆花膠明碼實價

【追源尋味】鴨脷洲水上人成生招牌 肥婆花膠明碼實價

「每個人都會叫她肥婆,因為她身形有一定份量,是生招牌。坐在店不用出聲,人人都知道是她。」 明發肥婆第二代負責人張志森(森哥)如此形容他的媽媽。今年70歲的老闆吳都好(好姐),是鴨脷洲水上人,說話總帶點水上人鄉音,束着長長的頭髮,樣子看起來很嚴肅,有點像藝人洪金寶。她最初賣雜貨,兼賣漁民交來的海產,後來輾轉主力賣花膠,幾乎整個鴨脷洲都認識這個生招牌。

「有些人叫我肥師奶、肥姐或者肥婆,都是稱呼一句。其實水上人多勞動,很少有肥人,我以前只有百多磅,但後來一場大病,令雙腳行動不便,做不到運動便越來越肥。」好姐說。好姐很有生意頭腦,家族原本在船上賣奶茶、咖啡,後來嫁給張氏,夫唱婦隨用泥鯭船捉魚。眼見捕魚行業式微,搬上岸後便開雜貨舖,由於鴨脷洲多漁民,兼賣生曬海味鹹魚等,輾轉在同區搬過幾次舖,最後扎根在大街,變成主力賣花膠。店裏有少量本地花膠,森哥拿起一條窄窄長長的花膠說:「這是門鱔膠。門鱔愛躲在石頭間,捕捉牠很困難,要用特別的籠,或者下雨才能捉到。現在漁業式微,這類本地花膠已經越來越少,像雞泡膠、白花膠,有些是我們數年前買入留到現在,外面都有不少花膠海味店,但不少街坊會專程入鴨脷洲買。」有別於其他花膠店,大部份花膠都是明碼實價。「多年都是這樣,寫着價錢給客人看,客人喜歡便購買,比較公道。」好姐說。

吳都好是花膠店的生招牌,約200磅身形很容易辨認。

好姐行動不便,森哥每日都會和她一齊開檔。

有別於其他海味店,花膠是明碼實價。

昔日好姐(中)和丈夫凌晨去捉泥鯭,中午會在鴨脷洲海皮賣海鮮。

失丈夫女兒 撐起頭家

好姐雙腳行動不便,卻始終放心不下花膠店,所以每日總會坐鎮店裏,粗活便由兒子負責。森哥十多歲時在船上工作,又曾在超市做過倉務員,做過廢青,六年前決定回店幫忙。「這間店基本上由她一個撐起,當年多得媽媽叫我回店幫忙,才能重新振作。」森哥說完,好姐點點頭開始說起往事,「他較以前長進。其實他小時候很願意工作,後來他家姐確診血癌,醫生說無法醫治,兩年後便走了。家姐出事後,他把手𠝹到流血,飯又不吃,工又不願開,經常躲在一邊哭。兩年後他爸爸凌晨出去捉魚,遲遲都不回來,後來才發現是意外沉船,失蹤20年了,一直找不到他,都不知他去了哪裏。」接連失去女兒和丈夫,好姐頂硬上,一人撐起整間舖。「我始終要看住頭家,要出外賺錢,做生意就算你死老竇,行出來都要笑,冇辦法。如果連我都絕望,個仔會更加絕望。」

「我那時廢到一個點,在家中只會睡覺、打遊戲機,吃飯都要踢一腳先肯吃,媽媽說不如你去店工作,我說好啊,後來在店幫忙時,認識了我太太,之後便勤力地養妻活兒。」森哥說。他家住鴨脷洲,經常會到海旁散步,見到船泊在岸邊,就會想起爸爸,「媽媽一定比我堅強,因我曾退縮過,失落過,但她沒有,永遠向前望。買多些東西回店去賣,越賣越多,賣到現在舖子這樣大,那時我只有十多歲,她是孤兒寡婦,又行動不便,真的很了不起。」店子多年來又豈會無風無浪?「做海味舖最怕是被人爆竊,在2008年,我們被人偷了數十萬元,但就算發生咁大件事,不見了這麼多錢,她轉過頭便說可以了,『我再拎貨回來賣,沒事的。』她在我心目中絕對是女強人。」

森哥:全靠媽媽記品種

自從森哥接手後,店子又有甚麼不同?「以前她賣很多古靈精怪的東西,像紅豆、乾果類等等,連砂煲都有得賣。到我接手後就不賣這些東西了,因為嫌麻煩又嘥地方。較貴價的花膠不要入太多,讓她賣一些大眾化的花膠。」不過他說,自己始終是輔助角色,擔大旗的仍是好姐。「咁大間店咁多貨,我又是金魚記憶,經常忘記價錢,全靠她記品種、價錢。我要完全學會是沒可能的,到我兒子那代已經甚麼都不懂,如果她不做了,我都要轉行,這個行業最終會式微,始終越來越少人買這些東西了。」

明發肥婆海味什貨
鴨脷洲大街36號地下

記者:何嘉茵
攝影:張志孟、許先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