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西環兩組「蠱惑」交通燈,因轉燈時間不同步,誤導駕駛者衝燈,近月更頻頻發生交通意外。有新任中西區區議員發現,運輸署去年為改善西隧港島出口塞車問題,曾調整西環水街與干諾道西一處燈位。惟該組於干諾道西橋底的燈位,與水街的路口燈位幾乎成一直線,但不同步,致水街北行車輛容易睇錯燈,近期已釀成車禍。
新任中西區區議員黃永志及葉錦龍,上任前已開始跟進涉事交通燈問題。該兩組「蠱惑的燈」分別位於干諾道西天橋與水街交界橋底,以及萬怡酒店對出的水街路口。葉錦龍說,該兩組交通燈一前一後,令沿水街北行的車輛以為是同一組交通燈。兩組交通燈原本會同步轉燈,一直相安無事。惟運輸署去年縮短紅燈時間,以吸引西隧車輛轉用該路轉上干諾道西天橋前往中環,令意外頻生。
黃永志曾實地觀察,結果短短5分鐘已有七部沿水街北行車輛,在路口睇錯燈險與干諾道西車輛相撞。
運署將調整交通燈角度
運輸署因應問題,曾設置臨時提示牌,惟最初的路牌太小,有街坊自製一塊較大的警告牌,運輸署前日終加裝一塊較合適的臨時提示牌。
運輸署回覆稱,為紓緩西隧西營盤及上環出口繁忙時段擠塞情況、改善干諾道西一帶交通,去年建議將部份往上環及中區的巴士,改為使用倘有剩餘容車量的西隧石塘嘴出口,經干諾道西與水街路口掉頭,往上環及中區。去年8月底,該署調整涉事路口燈號控制及更改道路標記,令干諾道西西行車輛可以一次過在綠燈時間掉頭。
不過運輸署承認,留意到水街駕駛者或會睇錯燈,該署曾將水街北行燈號顯示燈增大,及將控制干諾道西掉頭的交通燈號轉為綠色箭嘴,讓駕駛者較易分辨。該署本月初與當區區議員會面後,已要求相關部門加設「留意交通燈號」臨時交通標誌,及調整交通燈角度。
運輸署資料顯示,涉事路口去年全年交通意外數字有七宗,較前一年多一宗,亦較2017年的四宗增加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