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作決策,處理問題,時機決定一切。新地(016)今次捐出共合40萬平方呎地,看似有點姍姍來遲,但其實卻是選擇在西環新主任駱惠寧上任立馬捐地,是緣是情是童真,還是意外?
四大家族去年齊齊被扣帽子,被指造成香港深層次矛盾,背後推手的本意,當然是企圖轉移年輕人視線,於是派遣民建聯在2019年的9.11,在報章刊登頭版廣告:「民建聯強烈要求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大量興建公營房屋爭取3年上樓」。
正如早前分析,政府濫用收地例當然是個偽命題,真正動機是一方面推前土地共享計劃,一方面就運房局局長陳帆沾沾自喜的「過渡性房屋」。
第一個出手的是新世界(017),早於去年9月底就宣佈捐出300萬呎農地;之後是11月恒地(012),做法各具特色,最後就是12月底才「跟風」的會德豐(020)。
至今未有內房捐地
新地農地儲備豐厚,持有約3,000萬平方呎農地,但在過渡房屋一事上,卻一直按兵不動,只低調地在屯門借出村屋單位;直至2020年,王志民下台,駱惠寧上任,新地就出手。
今次找來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合作,借出地皮至少八年,在元朗東頭興建「同心村」,預計能夠為1,600個基層家庭提供適切居所,最終惠及5,000個家庭。這個項目當然是好事,相信新地這一家,也可以懷着滿滿的自信,啟程出發去廣東、上海、北京「述職」。
好了,香港商家終於先後出手,中共是不是把危機解決掉?是不是深層次矛盾就得以紓緩?一直以來,官媒只針對香港商家,然而翻查近幾年資料,不少知名內房巨企也在香港囤地,達數百萬平方呎,就新界囤積農地而言,至少七間中資地產商合計持有545萬平方呎農地。這班中資又會否捐地搞過渡性房屋?
過去幾十年,地產商一直希望政府加快基建,按照傳統方式搞發展,但政府矯枉過正,城規會、環保評估絕對不是話過就過的「雪糕筒」,且看今次藉過渡性房屋之名,是否容易過關;但如此一來,就變相向這些團體施壓,令「香港制度」名存實亡。
十一少
http://fb.com/11m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