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陌度阡】農民的日與夜 - 坪原猴

【越陌度阡】農民的日與夜 - 坪原猴

早兩天我在凌晨2點把幫朋友做的計算文件發出,早上朋友便略感詫異,奇怪我為何這麼早起身工作。其實,不時也會有人對我說當農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真好。」但那是大多數都市人的誤解,農夫的工作其實瑣碎分散,為了謀生,日夜工作是交替不斷的。

收割很多時要延至晚上。

菜收割了還要清洗裝籮,工作非常繁忙。

在農場安裝大光燈工作是常識。

我家「出菜」直送天光墟

在我懂事開始後,每朝早上起床,爸爸都已經不在家中,大概要到6點半到7點之間才回來,如果早上起來爸爸仍在家,只有兩個可能,一就是沒有菜可賣,二就是病倒了。在香港當農夫,不像打工有固定的收入和作息時間,在農地辛辛苦苦種出農產品來,還要籌謀如何出售。香港在戰後為了提高農民收入及鼓勵生產,促生了菜聯社和地方「菜站」的系統,當社員的農民把收割好的蔬菜交給菜站便完事,可以去「嘆個早茶」。但不知道我老爸是太晚來港,加入不了菜會,還是其他原因,我家「出菜」是用另一個方式,就是直接到「天光墟」交菜或賣菜給欄商。天光墟即是臨時農產品批發市場,新界有好幾個,由政府撥出地方給當地鄉紳經營管理。每天凌晨,老爸便隨村裏的農夫把一籮籮的瓜菜裝上「豬籠車」送到聯和墟的天光墟,賣給由港九到來收購的欄商,如果農夫的出產優良,跟欄商建立好合作關係,銷售就有點保證了。

香港的農夫把賣菜出貨叫作「出菜」,都是現割即賣的,沒有冷凍設備存放,也因為如此,香港的農夫多數會在午後或傍晚才到田中收割農產品入籮,以保持新鮮堅挺的好樣子。如果收割數量多至十擔八擔(一擔等於100斤),收菜裝菜便很急趕了,我的父母很多時都要忙至晚上,所以農家孩子很早便要學會處理家中雜務。晚上7時多吃了飯看一會電視,爸爸便鐵定在9時上床睡3、4小時,午夜便起來出菜,如果是出豆角就要更早了,因為豆角必須即摘即出,在夏天放幾個小時便軟掉賣不出了。父母倆在田中忙了半夜,父親會在凌晨2時後上車出菜,母親便回來看家。天剛亮,父親便回來,還會帶點燒賣、維他奶及益力多給幼小的兩個小兄弟,跟着大家便吃過稀飯早餐,小孩上學,父母再次落田。捱着一夜未睡,父親仍會選擇在田中幹些較為辛苦的工作,如燒地翻田等,因為天氣仍未太熱,要爭取清涼的時間工作。直到午飯之後,父親才有一天的第二輪睡眠,三個小時後便再次重複着下田收割出菜的工作。

現代農夫要做文案工作

我不知其他農家是否如陶淵明一樣「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但我老爸為了養妻活兒,就沒有這種詩意生活了,一天短短的5、6個小時睡眠還要分為兩場完成。我到現在依然記得很小很小的時候,父親在凌晨出門前會用刺刺的腮幫子輕輕親我一下,那時不知道為甚麼我都會裝睡不作聲。現在我雖然不用半夜出菜,但現代農夫卻要做上不少文案工作,日間的時間寶貴,也是要用於田間戶外,惟有學老父一樣一覺分為兩場睡。雖然要半夜醒來筆耕工作,但也可以為孩子們蓋蓋被,好好的親一下他們熟睡的臉頰,那些優質睡眠沒有了也不再覺得可惜。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