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逝青年曾染大鼠戊肝潛伏期住兒童醫院

病逝青年曾染大鼠戊肝
潛伏期住兒童醫院

【本報訊】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一名有長期病患的17歲青年於去年8月入住香港兒童醫院接受治療,並於同年12月28日因其長期病患離世,病人住院期曾出現肝功能異常,血液樣本經檢測後證實對大鼠戊型肝炎呈陽性反應。

未能確定感染源頭

香港兒童醫院證實,病人在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的潛伏期曾入住醫院,院方會配合衞生防護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將個案轉交死因裁判官。

衞生防護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病人居於葵青區,暫未能確定有關感染的源頭及途徑。中心調查仍在進行中,同時已將個案通報食環署的防治蟲鼠事務諮詢組,視乎情況及需要進行防治鼠患工作和調查。

目前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的確實傳播途徑尚未明,可能的傳播途徑包括進食或飲用被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觸被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環境或物件,及直接接觸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而一般導致人類感染的戊型肝炎病毒則主要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

要預防戊型肝炎感染,市民應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進食前須徹底洗手,食物應妥善儲存或放入冰箱,不要讓其長時間置於室溫的環境下,並應以1比99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消毒家居,因為家用洗滌劑可能無法殺死戊型肝炎病毒。

高危人士,例如有嚴重長期病患的長者(尤其曾接受器官移植的人士)、慢性肝病患者和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又稱G6PD缺乏症)患者等,感染戊型肝炎可能會出現嚴重病情,因此更應加倍小心。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