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離岸債券違約278億升8% 

中資離岸債券違約278億升8% 

【本報訊】內房長期缺水,其他中資企業的資金情況亦岌岌可危。彭博報道,2019年中資發行的海外債券違約規模上升,出現近20年首宗中資國企美元債違約,及首次代償事件。市場人士認為,雖然境外較境內市場的違約數量和規模均有限,但考慮中國經濟不確定性,違約規模擴大的趨勢料無法改善。

去年中資離岸債違約規模升至35.7億美元(約278億港元),包括10隻美元債、1隻點心債和1隻港元債;規模較2018年的33.1億美元上升約8%。此外,到期孳息率超過15%的高收益美元債中,有近一半規模將在2020年到期。

穆迪:國企違約或更普遍

去年違約規模排名前三的發行人,依次為天物集團、中民投和華晨電力,七個違約發行人中除興業太陽能(750)外,其他均為首次違約。另外,天物集團創下近20年首次中資國企美元債違約;而中民投違約的離岸債券由擔保行代償,為中資美元債市場的首例代償。

穆迪大中華區信用研究主管鍾汶權表示,今年中資離岸債券違約規模仍有增加機會,主要是中國宏觀經濟挑戰較多,而且部份發行人、尤其是民營企業存在經營問題;他認為雖然國企形勢好過民企,但亦不是安全港,天物集團重組的個案便顯示,如果發行人經營出現風險,境外投資者同樣要承擔損失,而國企違約的現象或會更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