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岸演義 - 余家強

三岸演義 - 余家強

中港澳台,澳門率先自閹,剩下三岸似什麼關係呢?我覺得似《三國演義》。

先戴頭盔,根據中共史觀,三國時代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別怪我搞分裂。

毋庸贅言,曹魏雄踞中原腹地,像中共。還討論曹操算忠算奸?資料顯示,古時百姓不能用手投票,用腳投票,紛紛流亡境外,充實蜀吳戶籍,否則兩國焉能以邊陲之地與中原抗衡?這豈非也像1949逃共潮?毛澤東崇拜曹操,用人之道靠權謀刻薄,老臣子荀彧反對專制,曹操即賜下空空餐盒,暗示他食祿已盡速速自殺,更像文革大整肅了。至今王志民話消失就消失,猶存魏太祖/毛太祖遺風。史書/國際奉為正統的,不一定代表正義。

台灣似蜀漢,學者錢穆(1895-1990)早就比喻過。蔣介石過世,寶島報刊竟有寫「崩殂」的!何物崩殂?蜀漢丞相諸葛亮名篇《出師表》(你中學讀過)起句:「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蔣氏失掉江山,逃到台灣病逝,的確像昭烈帝劉備兵敗飲恨而終。蜀國繼承漢室,人心思漢;台灣繼承中華民國,也肩負歷史重擔。可嘆蔣介石堅持反共,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國民黨徒子徒孫卻一個個爭向中共獻媚,活脫脫後主劉禪和宦官黃皓翻版。民進黨倒變為中華民國不絕如縷的希望。

至於香港,我覺得似東吳。《三國演義》形容吳大帝孫權「碧眼紫髯」,分明混血兒、殖民地啊(笑)。東吳以人才著名,都督周瑜宴請同袍飲宴,號稱「群英會」,一時多少豪傑。東南一隅,沒啥政治信仰包袱,唯知海納百川,盡展所長,所以都城譽為金粉之地,與東方之珠異曲同工。且慢,你說性質怎可類比?非也,東吳很滑頭的,中途「降魏受九錫」,跡近香港回歸大陸,圖個高度自治,但孫權手腕精明,翻雲覆雨,時而又跟蜀漢結盟,遂拉成均衡。

鼎足之局,曹魏強則獨大,蜀吳弱則唇齒相依,如今亦然,故此台港親近,實乃博弈論最佳策略。當權者不敢明言,但港人一向情牽寶島,休戚與共,小時候讀瓊瑤、張系國等小說,九十年代聽國語歌,近日直頭考慮移作第二家園,倍當感同身受痛恨賣台者!

心繫彼岸,寫於大選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