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人講文明 - 馮睎乾

蠻人講文明 - 馮睎乾

心情煩躁,最適合看《人民日報》,保證忍不住笑。前陣子該報有篇〈「黃色經濟圈」是香港經濟文明之恥〉,表面上狠批「反中亂港分子」組織黃色經濟圈,是野蠻暴力、反文明反社會行為,但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文章充滿反諷曲筆,若說作者暗撐香港抗爭人士,似乎也合情合理。

此文批評黃色經濟圈搞手,「棄基本的市場運行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於不顧,轉頭向原始部落社會取經,難怪有市民直斥其『癡線』、不知魏晉」。最耐人尋味是最後四字:不知魏晉。多數港人根本不知什麼魏晉,只聽過毅進,怎可能這樣文縐縐批評「暴徒」呢?顯然是作者自己的評語,大有深意。

「不知魏晉」四字出陶淵明〈桃花源記〉,本指桃源居民「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與外界現實脫節。但桃源中人不是為了「避秦」才搞「桃獨」嗎?作者刻意用「不知魏晉」形容黃色經濟圈,我除了看出他暗示香港由「暴秦」把持外,也感受到他對黃色經濟圈抱有一種「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態度。

作者又說「經濟的歸經濟的、政治的歸政治應是常識」,這種話由黨媒說出來,很難不相信是反諷。經濟和政治,中國人從來混為一談,不會分那麼細,如十九世紀末美國通過法律苛待華工,也限制華工入境,於是中國人就在1905年發動抗爭,鼓吹抵制美貨——按今天《人民日報》講法,他們都「棄基本的市場運行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於不顧」。

當年這群「反文明」的愛國者,辦了一份《拒約報》(「約」指美國對華工的苛約惡法),其發刊詞云:「夫工約之廢與否,其權在美政府。能要求其廢與否,其權在中國政府。而惟工約一日不廢,則美貨一日不購,斯其權在吾同胞四萬萬人之中。」

可見百年前中國人已有基本人權,可憑政治理念選擇買什麼不買什麼。況且按照常識,黃色經濟圈不過實踐西方文明社會的「良知消費」(ethical consumerism),怎會是「向原始部落社會取經」呢?黨媒既不熟悉中國,也不清楚西方,果然「不知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