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七日警方在Facebook發佈短片,警甴公關劉肇邦指出,有網民呼籲抵制與自己理念不同的店舖,甚至發動「攻勢」,藉此向商戶施壓,脅迫他們就範。劉蛇形容這是黑社會常用的滅聲手法,可能觸犯法例;又稱有公司已報案,現交由網絡安全及商業罪案調查科跟進。
早說警甴公關水平太低,這次更冒犯了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先生,令人遺憾。自去年三月始,梁伯便風雨不改,天天在Facebook統計《蘋果日報》當日廣告數量。有廣告的話,他就公佈商戶名稱;若沒有,就說商戶「恥與為伍」。梁國副這種做法,算不算呼籲抵制理念不同的公司,「向商戶施壓,脅迫他們就範」呢?
舉個新近例子吧。今年一月一日,梁振英在Facebook說:「蘋果日報今天沒有全版廣告,但有四分一版中文大學醫學院的招生廣告。在蘋果日報讀者中招學生,後果會是什麼?」最後的問句其實一語雙關。「後果會是什麼」既可表示「結果招到什麼學生」,也可暗示:「中大夠膽在《蘋果》登廣告,你知道會有什麼後果嗎?」
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梁伯的網友也提供了兩組答案。現在容許我仿效本港那兩份沒有廣告的左報,指名道姓引幾句網民留言給大家看看。Sean Chan說:「希望CY繼續每天數萍果D廣告,唔好放過佢地。」「唔好放過佢地」就是登廣告的「後果」嗎?算不算黑社會式恐嚇中大和《蘋果日報》?
最令我震驚的留言,是以下一個。梁伯問「在蘋果日報讀者中招學生」,會招到什麼人,有位Sky Chung答道:「招恐怖分子。」一見這個留言,我真係忍唔住笑──提提你,在《蘋果日報》芸芸忠實讀者中,最出名的一位就是梁振英。這位網友究竟想暗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