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聖誕及新年假期,筆者一心想留港消費,豈不知周圍烽煙四起,到商場購物也隨時中「椒」。雖然大家在應當開心的節日仍面對很多的憂傷,但日子仍是要過的。這個假期,孩子沒有嚷着去哪裏慶祝,他選擇了參加足球比賽,與他的教練隊友共度聖誕。
孩子在上學日子每星期需要練球3次,還有不定期的球賽,其實身心也挺疲累的。因此在假期,我們很少再帶他往足球場,只會選擇到其他不同的地方輕鬆一番。這次的要求正好反映孩子對運動開始認真和投入,明白到要成為一位運動員永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中牽涉到你肯付出多少的忍耐和犧牲。
自考進球會後,他體驗到更有系統的練習模式、更高強度的訓練、隊友的技術比以往的更了得。他曾私下跟我說,若他不加倍努力去配合隊友的快速走位,莫說能否守到球門,可能連正選地位也站不住腳。自此,他開始堅持在練習前後,即使如何疲累也會自己進行跑步鍛煉,期望能提升體能及紀律,務求升上更高水平。
適當壓力推動目標
這正是筆者最愛的推動策略:目標設定(Goals setting)。當小朋友自己或家長引導他們設定一個共識的目標後,其後的推動便會更容易,也不會有太大張力。當孩子的狀況能置於「倒U形理論」(Inverted-U Theory)的合適位置,即合宜地運用壓力並給予身心刺激,在某特定水平下,反倒會令運動表現上升。但如理論所顯示,若當中的激發壓力是高於孩子所能承受的,將會產生負面效果。我曾與很多父母相處過,發覺他們對有運動潛質的子女要求普遍過高,把激發點置於相對不合理的水平,例如過多的期望、過份的說教、責罵及不對等的要求等,最終會引致孩子的表現越來越差,甚至離開運動圈子。
每位小朋友都是獨立個體,有着獨特的性格,父母及教練需要使用合宜的推動方法,才能啟發小朋友不同的潛力。
撰文: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
隔周四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