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內地民企家頻現退任潮,惟恒大(3333)主席許家印經歷諸般風浪而不倒。近年他沉醉的新玩具,是新能源車業務,去年11月豪言今年至2021年將為此累計加碼投資450億元人民幣。由「砌磚」走去「砌車」,別人笑他太瘋癲,本報分析其今趟財技,不只成功響應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新能源汽車夢,更可變出土地儲備及融資方法這兩件搵錢工具,可謂「一箭三鵰」。
習近平早年已吹雞要大做新能源汽車,五年前公開喊話,當年親身到上海汽車集團考察期間,形容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能否在這領域的技術研發佔領制高點,已成為當今世界汽車行業競爭的焦點。他至今仍念念不忘,去年7月正值博鰲召開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期間,特意向大會發賀信,表態希望各界深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交流合作。
稱15年後年產500萬架
出名緊跟習總路線的許家印挑通眼眉,2018年中就派恒大旗下的恒大健康(708)率先插旗,斥資67.47億元投資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FF)45%股權;後來與以賈躍亭為首的另一批法拉第未來股東反面,同年底以和解形式分家。緊接在去年1月中,恒大健康入股另一間新能源汽車公司國能電動汽車,涉資約72.5億元。轉眼到去年11月,許家印宣佈集團2020年會推出首款新能源車「恒馳1」,三年內加碼投資450億元人民幣,在10至15年後達至年產量500萬架。長遠目標無人知能否兌現,但習總出聲有人跟進,許家印首先政治正確。
在商言商,恒大開闢新能源車業務,亦是「一雞兩味」策略,這涉及內地房地產市場結構的轉變。內地不少地方政府近年為拉動當地GDP增長衝政績,會以「產業導入」作為主要賣地條件,即發展商要簽協議引入或投資特定產業,以刺激當地產業發展及就業水平等。習總重視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順理成章是各地政府爭取對象,一般會讓合作發展商以低價買地。
恒大的規劃剛好對應地方政府胃口,通過收購國能等企業,一下子取得新能源車企「雙資質」,即發改委有關汽車投資企業生產項目的備案,及工信部的汽車生產企業准入資質,故此恒大獲准進入新能源汽車的上、中、下產業鏈,涉獵生產零部件、電池、組裝汽車和銷售等。
唯一內房擁新能源車企
據報內地僅12間車企有「雙資質」,恒大是唯一以內房背景控股新能源車企的集團,藉着與地方政府簽協議將建設相關工廠等,成功奪下大量廉價土地。
例如去年6月,恒大與廣州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和涉及南沙區的投資合作協議,其隸屬於恒大健康的深濤生活服務,8月以低價拿下南沙兩幅土地,一幅面積約為23.15億平方米,每平方米9,554元人民幣;另一幅面積約32.41億平方米,每平方米約9,801元人民幣。反觀中海地產和越秀地產,前一年要以每平方米16,500至17,300元人民幣在南沙搶地。資料顯示,南沙區新樓售價平均為每平方米2.45萬元人民幣,恒大買地成本僅佔其約四成,還未計落成時的升值可能,及採取較高地積比率建屋。
另一例子是恒大在瀋陽的投資,同樣在去年6月與當地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意向是長遠而言投放1,200億元人民幣,在渾南和鐵西區建設三個新能源汽車相關的生產基地;緊接在7月初,恒大健康間接控股的瀋陽恒大新能源科技發展等合共四間公司,分別接下四幅鐵西區地皮,住宅用地佔八成二或以上的面積,均以底價成交,作價介乎每平方米2,550至2,620元人民幣,面積合共46.6萬平方米;但有統計顯示,區內地價去年均價約每平米8,250元人民幣。有內地傳媒指,恒大去年1月至8月買下約736萬平方米土地,當中338萬平方米的住宅及商業用地是藉新能源車子公司出手,佔比近一半。因此,恒大可以低成本大舉補充土儲,維護它在內房中銷量第一的龍頭地位。
恒大有低成本買地的手段,享額外賣樓利潤,加上其擅長「高周轉」模式,即一般在買地後四至六個月內開始動工,及進行預售,迅速套現填補資金鏈;反觀與各地政府簽署的新能源車投資意向屬長遠部署,每年分批建設廠房及投產,例如「恒馳1」最快也要2021年才開始量產,兩者存在的時間差,變相是用額外的賣樓利潤來發展新能源車業務。
吸引市場融資逾30億元
而且新能源車產業是國策,即使新創公司未開始盈利,仍能吸引市場給予融資。據報去年11月,恒大新能源汽車投資控股集團已發售信託產品,集資15億元人民幣;同月下旬再由國能汽車技術開發推出「雪松信托-恒大廣州項目」,集資15.7億元人民幣。
長遠而言,恒大或可仿照北汽(1958)旗下的北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2016年內完成30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至同年底首度錄得年度盈利後,2017年籌備A股上市,然後在2018年5月獲中證監批准借殼上市,乘機發行新股集資2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