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苛政猛於虎」的典故。但其實所有字詞都有典故,我們不察覺,沒心情沒時間去追溯一下「借古諷今」。
信手把稿末一段拈來:「可是(警察)退休樂園肇慶香港城,已被蘋果記者踢爆只是農地爛地一塊……原來黑警頭目與奸商勾結,唔熟唔食,哄騙黑警落疊,佣金好和味?」寫時沒聯想典故:
(一)「黃皮樹了哥,唔熟唔食」──廣東產黃皮果,粒大如葡萄,六月熟,味酸甜,食之可消滯順氣除暑熱,棲樹上的黑毛了哥,不但善於模仿人言,還貪威識食,專門挑選熟透了的黃皮才下手,比喻專揀相識相熟的同袍舊友行騙搵着數,食咗佢都唔知。
(二)「落疊」──「疊」也寫作「沓」,喻一疊銀紙,有人慫恿引誘、推波助瀾、以優惠惑之,那受害人一時胡塗,雙手捧錢下注或入市,跌入陷阱。
(三)「和味」──此詞聽來是粗俗又鹹濕的粵俗:「琴晚同阿娥去開房,你就疏肝啦,和味啦!」或指收益獲利甚豐。原來出處有古意,指適口美食,見《禮記》「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備器。」宋司馬光:「大羹無和味,至樂寡知音。」
那麼負面又居心叵測的資訊詞彙,都不簡單。
──我愛廣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