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下半年社會局勢不穩,經濟環境轉差,樓價回調,差估署最新公佈2019年截至11月30日止,全年私人住宅落成量有12,925伙,只有其預測20,415伙的63%,數量遠遜預期。學者指,落成量減少,有部份原因在於發展商對樓價的考慮,打算減慢推盤步伐。
記者:李嘉俊
業界預測今年私人住宅甲類單位落成量,將會由去年首11個月的6,062伙,大幅增加逾九成至1.19萬伙,佔今年總供應量的55%,並創10年新高。
差估署數據顯示,去年首11個月落成的12,925伙私人住宅,有6,062伙屬甲類單位,即實用面積少於430方呎的單位,佔落成量的47%,但只有預測落成量9,801伙的62%;實用面積介乎430方呎至645方呎的乙類單位有4,166伙,佔32.2%;餘下753至1,074方呎、1,075至1,720方呎,以及1,721方呎或以上單位,則分別佔11.4%、7.1%和2.3%。港島、九龍及新界三區中,則以新界落成量最多,有7,831伙,佔總落成量的60.6%。
今年細戶落成料增九成
不過,仲量聯行發表報告指,預計2020年落成的甲類單位,會大升至約11,900伙,比起去年首11個月的6,062伙大升逾90%,並且會創10年新高。仲量聯行大中華區和香港研究部主管黃志輝指,港府放寬按揭上限,令過往只能負擔甲類單位的買家,變相能負擔乙類住宅,因而未來可能轉投面積更大的單位,但發展商亦會將新盤叫價進一步回軟以求去貨。
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指,落成量減少,有部份原因在於發展商對樓價的考慮。「如果佢(發展商)諗住拖慢嚟賣,佢咪唔出入伙紙住,咁就可以拖慢嚟賣。咁就會有個效應令發展商拖慢落成,跟住供應少咗,樓價咪會賣得好啲。」
為空置稅減慢發展步伐
潘永祥指,發展商打算減慢推盤步伐時也會考慮到空置稅。過去未有空置稅時,發展商無論樓宇是否落成,是否取得入伙紙,都可以掌控入市時機,視乎當時樓市走勢決定。
萊坊林浩文預計,2019年私人住宅落成量難以達標,但相信未來三四年的總體落成量能夠達標。去年難以達標主要由於市況不佳,發展商賣樓去貨慢,加上有空置稅壓力,因而只能減慢發展步伐,令旗下數年前已經投得的地段減慢落成速度,因此若然市況轉好,發展商賣樓速度回升,私人住宅落成量都會跟隨上升。預計今年都是以500至600方呎的中小型單位為主,售價為1,000萬元以下的住宅,主要由於能受惠放寬按揭保險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