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Prefer利舞臺 - 陶傑

只是Prefer利舞臺 - 陶傑

不必正式稱為「X色經濟圈」,每一個人生來,根據其階級背景、教育程度、修養指數,必屬於一個「生活品味修養消費圈」。

譬如香港的前任財政司司長,美國麻省理工建築系畢業,嗜好為西洋劍擊,自稱喜歡看法國電影、喝咖啡。

他沒有說喜歡少林棍法、看華語片、喝大紅袍,而且沒有說Regularly去灣仔修頓球場中國旅行社的旅遊巴總站,去張家界或黃山。

MIT、 建築系、法國電影,加咖啡——此一環節,還要註明並非星巴克,巴黎的Cafe de Flore只在二十八歲前一度情迷,直到告別了海明威的小說。任何美國咖啡只接受黑色的Americano,不能忍受咖啡加奶和糖。歐洲的心水城市,可以只是冷門的波蘭克拉科夫、瑞典的高登堡,一聽到威尼斯,即刻皺眉頭、輕咳一聲而無話,原因由他的秘書悄悄私下傳達:他不喜歡威尼斯,因為那裏有太多某國的Selfie遊客,請勿在他面前提這個地名。

你答:包括討論一下湯瑪斯曼的小說「魂斷威尼斯」(Death in Venice)和維斯康提的電影改編之異同也不可以嗎?秘書很果斷地說:對不起,也不可以。

這一切,是崇優主義生活的原則,如果這也屬於黃色消費圈的高等層次,你也會幾proud的說:Count me in。

否則前半生受的西方文明教育,又所為何事?

舞蹈方面,此生只承認皇家芭蕾舞團一九六四年瑪歌芳婷諾里耶夫版本的天鵝湖為此項藝術的高峰,因而也喜歡基洛夫,至於陝西的扭秧歌舞,留給剛登上郵輪去三亞和下龍灣的大媽好了。敬謝不敏。對呀,給帝國主義洗了腦,正如這些老人家年輕時被其偉大領袖洗了腦一樣,都一樣的對不對?沒有辦法。

都要花錢,都要花得比凡眾多很多很多的錢,這就是經濟生活圈。

從小就知道上智下愚。殖民地時代,利舞臺戲院附近有西餐廳:皇后、金馬車、阿歷山大。而上映左派電影的高陞和普慶,周圍只有茶樓或豬紅魚蛋牛雜流動小販。

從小就知道,這兩個圈子是不同的。讀書做人,就是要從小立志,stick to優越的那一個。人生短促,香港講法治和自由,喜歡把錢扔進哪一個世界,又與指手劃腳的大媽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