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上海的社會學學者黎明指出,2008年到香港中文大學修讀碩士後用了三年「反洗腦」,重新檢視當年在內地生活和接受教育形成的一套思維。雖然內地目前的學術自由空間已遠較十多年前收窄,但她認為只要香港青年能夠繼續留意外面自由世界的資訊,到內地求學仍是一個選擇。
「監控一定會有,但人身安全應不成問題。如果你覺得不能接受,會造成困擾就不要去。」黎明稱,只要港生繼續留意外界資訊,到內地求學不失為社會學實地觀察的好機會:「學術自由的氛圍一定會持續收緊,但是否因此不要到內地交流或讀書?我又覺得未必要這樣。到內地留學有機會可以觀察了解當地社會,為甚麼人們會這樣思考,我對當地人是否存在一些刻版印象?去了解也未嘗不可。」
近年選擇到內地留學的港生人數持續增加。根據中國教育留學交流中心統計,去年共有3,511名中學畢業生參加內地免試招生,人數為八年來最高,主要集中報名廣東、福建和北京的大學。至於最受歡迎的五個科目,順序為經濟金融類、醫學類、工程類、新聞傳播類和語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