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上市熱潮持續,大部份偏向中小型股。據本報發現,過去兩年曾主動採用「配售部份重新分配上限機制」的新股,僅有一隻於上市當日下跌,其餘11隻皆於首日錄得升幅,效果明顯。有市場人士估計,有包銷商或濫用機制,蓄意製造貨源歸邊現象,導致股價急升。
根據「配售部份重新分配上限機制」,若然新股配售反應不足,可要求使用此機制,將應該撥予公開發售的股份重撥至國際發售,藉以限制分配予公開發售的股份數量。而使用此機制成功的新股,會於掛牌前一日、即公佈招股認購結果當日,發出通告披露。有市場人士指出,此機制恐會被質素參差的包銷商濫用,假稱配售反應差並啟動機制,令公開發售的分配比例減少,達致貨源歸邊的現象。
MOS House掛牌急漲84%
根據本報整理自2018年2月、該機制生效以來的紀錄,合共有12隻新股使用該機制,全部均屬小型新股,集資額介乎0.53億至1.26億元不等,保薦人主要為本地券商,包括豐盛融資、南華融資、德健融資等。
首批運用機制的新股為2018年10月19日上市、從事服裝製造的美臻集團(1825)及於香港經營瓷磚零售店的MOS House(1653),保薦人同為豐盛融資。雖然美臻集團上市當日跌穿0.4元的招股價,收報0.385元,成為唯一使用該機制的「破底股」,但該公司股價在其後一個多月內扶搖直上,最高達1.95元,上升近4倍。而MOS House上市當日則表現強勁,收報0.35元,較0.19元招股價升逾84%。
其餘10隻採用以上機制的股份,包括恆發光學(1134)、Sprocomm (1401)、首灃控股(1703)、TS Wonders(1767)、益美國際(1870)、華記環球(2296)、泰林科建(6193)、HON Corp(8259)、Dominate Group(8537)、連成科技(8635),股價上市當日均有4%至46.39%的升幅,表現非常亮眼。
翻查中央結算系統紀錄,上述12間上市公司在上市當日的流通股權亦頗為集中。十大持股券商佔所有在中央結算系統的股份,最少為剛上市的泰林科建,已經有84%,另有5隻股份的十大持股券商達到90%以上。
極大誘因撥予國際發售
研究新股分配多年的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指出,以上新股分配或存在不合理現象。他認為,有部份上市包銷商眼見公開發售反應過份熱烈,在現存機制下,需要回撥大量配售股份至公開發售出售,包銷商疑恐市場「街貨」過多,不利上市後股價表現。「故他們有極大誘因,對外聲稱配售不足額,並要求使用配售部份的重新分配上限機制,將部份應撥予公開發售的股份重撥至國際發售。」
他認為,證監會最近就股票及債券資本市場的簿記建檔過程進行檢視,應同時考慮檢討現行配售部份的重新分配上限機制,以避免對新股上市價格探索過程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