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肯定是「冒警」? - 高慧然

如何肯定是「冒警」? - 高慧然

不久前,一個63歲阿伯途經屯門建榮街,被兩個自稱便衣警員的男子截查,要求阿伯出示身份證,阿伯低頭取出身份證之際,兩個便衣男搶走阿伯手上的紙袋,拔足狂奔。結果,便衣男連同阿伯的21萬港幣現金消失無蹤。阿伯雖及時報警,惜香港警察迄今未能將當街打劫的盜匪捉拿歸案。

奇怪的是,香港警察雖然未能將盜匪捉住,卻有本事一口斷定盜匪是冒警:假冒警察,而非真真正正的香港警察。

這就怪了,盜匪究竟是誰,只有盜匪自己知道,香港警察怎麼會知道?難道他們預先知道誰會冒警?

案件有一點很撲朔迷離,21萬港幣雖非天文數目,但是,甚麼樣的人需要拎着這麼一筆現金通街走?若打算用21萬港幣進行任何交易,支票或轉賬比較符合邏輯吧?此外,兩個冒警或真警用甚麼準則去選擇目標人物?他們為甚麼只搶阿伯手上的紙袋而不是他的銀包?除非他們預先知道阿伯的紙袋中裝了大筆現金,否則,一街拎紙袋、膠袋、環保袋的人,憑甚麼確定阿伯才是目標人物?

阿伯是真是假?現金21萬是否存在?賊匪冒警?抑或警即賊匪?全部沒有答案。別說阿伯分不清真警冒警,連警察自己都分不清,剛過去的星期天,上水不是有警察用胡椒噴霧噴自己友嗎?

香港人走在街頭,若遇沒有委任證的便衣截查身份證,應該像阿伯那樣乖乖停下,還是像警察一樣,把他當賊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