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選泛民堅持履行承諾 司徒港燊:搵門路服務社區

落選泛民堅持履行承諾 司徒港燊:搵門路服務社區

【下屆再戰】
【本報訊】新一屆區會任期本月展開,今屆區選民主派大勝,但有三個選區因同時出現兩名民主派候選人,結果讓建制派在得票率未過半數下漁人得利。勝者不驕敗者不餒,有落選候選人矢言,以四年後的區議會選舉為目標,認為政綱非當選區議員才可實踐,未來會繼續履行服務居民的承諾;亦有未決定下屆區選會否「翻盤」的落選候選人指,即使輸了亦應該繼續服務居民,「唔係選舉完之後就從此消失咗,呢個係好不負責任」,盼用四年時間裝備自己。

記者:張文鈴 張雅婷

「有啲街坊話等你四年,係好感動,唔好話我應承佢哋,但我呢一刻會以四年後參選為目標去努力」,司徒港燊落選後說。今屆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但葵青大白田西選區因有兩名民主派候選人,結果讓民建聯郭芙蓉漁人得利。司徒面對敗選沒有氣餒,認為參選政綱不只是當選後才可做,會繼續跟進區內增設寵物共享公園和舉辦墟市,笑言「𠵱家發現原來為社區服務都要有啲門路,𠵱家問緊路」。

「搞好社區居民有歸屬感,自然想投入更加多,之後有多啲唔同意見,已經算係一種民主體現。」

現職《蘋果日報》副刊記者的司徒港燊從小在葵青區長大,對區內大小事如數家珍。記者在區選後五日約他在參選選區訪問,「葵星商場係我細個時嘅潮點,第一次打街霸II、買任天堂啲帶,飲茶都係過嚟呢度高級啲……有一間酒樓掀起12蚊燒鵝瀨旋風」。說着說着,小時候的蒲點變成現在大家眼中的舊區,語中帶點欷歔「我有啲諗法呢區可以唔使咁舊呀嘛,雖然畀工廠區包圍,但有好多得意舖頭,可能硬件上重建困難,但仲可以注入多啲活力」。

2019年香港因一場逆權運動捲起千層浪,他的人生亦泛起了漣漪,「一直喺唔同崗位支援呢場運動,去到某個位覺得承擔唔到,太大風險,開始諗係咪要轉一轉」。在團隊推選下,司徒港燊毅然參選區議員。他認為,搞好社區對民主發展有必然幫助,「其實你搞好個社區係提升公民意識,個區搞得好,啲居民有歸屬感,自自然然想投入更加多,之後有多啲唔同意見,已經算係一種民主體現」。參選期間,他與區內年輕人討論過,對方希望舉辦公民論壇,「好似將城市論壇搬嚟葵涌邨,可能我可以用記者人脈去邀請啲學者開talk,呢啲都係社區工作,可以喚醒當區嘅人」。

不過,他因比另一名民主派候選人何卓威遲報名參選,結果被人懷疑是「鬼」,直到選舉前一日仍有人叫他退選,「選前一日個網上民調,我係最低票嘅候選人,我自己都諗係咪要退」。結果是,司徒在今屆區選得票2,106多票,與郭芙蓉只相差343票,而何卓威僅得544票,「結果完全出乎預期,個感覺好微妙,點票時話可能有機會贏喎,跟住見到差300票時真係好難過,但冷靜落嚟睇係好難得,咁多街坊喺風風雨雨之中仲相信我」。

「有啲街坊話等你四年,係好感動,唔好話應承佢哋,但呢一刻會以四年後參選為目標去努力。」

選舉後,他對選民感到抱歉,「謝票嗰陣有啲街坊話等你四年,係好感動,唔好話我應承佢哋,但我呢一刻會以四年後參選為目標去努力……努力到覺得唔得,到時再同大家公佈去向」。

「政綱寫完出嚟我覺得參選期間都可以做,唔係你話做區議員先可以做」,他在參選期間收集了128個居民簽名,要求康文署檢討在當區加設寵物共享公園,「呢件事康文署繼續覆我,係會繼續跟進,唔會話輸咗就唔做」。然而,他最希望是在區內舉辦墟市,惟剛開始就遇上困難,「康文署話搞活動需要有註冊社團或者透過政治中立嘅社區中心先可以搞墟市,都叫係打倒保皇黨嘅人,冇咁快畀我做到」,笑說「原來為社區服務都要有啲門路,𠵱家問緊路」。

對於當區由民建聯勝出,有人歸咎民主派互相𠝹票,他覺得反感,認為最大問題是選情不明朗,令選民不知如何選擇民主派候選人,「係咪可以搵多啲第三方做民調工作,令選舉更加明朗化」。他說:「有啲街坊同我講,佢老竇老母好藍,因為見到我努力擺街站而投畀我。我成日都講嗰2,100票係咪都係我,如果淨係三號選就可以攞走晒呢」。

司徒港燊認為,其選票中有部份是「淺藍」選民,即使只有他參選亦未必能全取另一位民主派候選人的票,希望今後網民不要太多惡意攻擊,盡快平息這場小風波。

司徒港燊以343票之差敗選,但深信努力擺街站已成功吸納「淺藍」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