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屢遭改頭換面

歷史建築屢遭改頭換面

【本報訊】歷史建築淪為劏房早有前科,早前有傳媒揭發,藝人曾志偉「死黨」區啟光,以公司名義收購一幢位於旺角太子道西近花墟,一幢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的戰前唐樓,並斥資大搞劏房。區啟光更利用唐樓高樓底特點,將單位改頭換面,分成五間劏房出租;其中兩間為罕見複式,每月收租逾2.2萬元。另外,深水埗青山道301及303號,一幢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弧形戰前唐樓,亦於2016年將部份單位分間成劏房出租。

茶果嶺的羅氏大屋亦同樣屬私人擁有,於2011年10月24日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惟發展局發言人承認,歷史建築評級制度屬行政性質,並不會影響建築物的業權、使用權、管理權及發展權。在香港現行的文物保育政策下,他們只能提供不同形式的經濟誘因,鼓勵私人業主保育其歷史建築物。

僅法定古蹟可獲保留

誠然,現時大部份歷史建築均為私人擁有,按照相關法例,若只獲古蹟辦評為一級至三級的私人歷史建築物,業主仍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或作出任何改動。政府只有在宣佈建築物被列作法定古蹟後,方可保留有關的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