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很少會用上「香港精神」這四個字,一來因為近年社會上已用得有點濫,二來越來越覺得大家對這四個字都有不同的解讀方式,不過看過今年的《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後,腦中不期然想起的,又真真正正的是這四個字──「香港精神」。
香港近幾個月,大部份演唱會都宣告取消,四大音樂頒獎禮又已經有三個都宣佈取消大型公開頒獎禮。好了,當你是電台的負責人,你早揹了個贊助商在身,無論怎樣都要變個節目出來,但同時間,其實亦有齊所有合理原因讓你可以一切從簡,無論再hea做都會得到觀眾體諒,你會怎樣做?903沒有hea做,他們還是度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節目出來。
為甚麼這次會讓我想到「香港精神」?雖然這四個字大家可能都有不同的解讀,但相信沒有人會反對的是,「香港精神」中的精髓,就是香港人能在有限資源內,憑努力與腦力,用十元去變出別人用一百元才能成就出來的東西。
電台頒獎禮,從來得到的製作資源就不會多,怎樣可以照樣在有限成本內,「變」出一個好看的頒獎禮?就是讓每一個獎項的介紹、頒發與設計,都做到「度身訂做」,讓你感到電台與歌手、創作人之間是有着連繫,甚至有一份愛在內,這是即使你用天價請來幾多演唱會教父,幾勁的製作人都做不到的。
今年,他們先一口氣用九條短片,去宣佈十大中的其中九首歌曲。這些短片好看之處是他們各有風格,有些是看似與歌手無關的MV式故事,有些是歌手的訪問,有些是歌手的演出花絮,重點是你看完之後,你都會有「度身訂做」之感,讓你感到──我明點解要咁拍了。
到中段,讓幾個候選單位crossover去演繹歌曲,每場合作都拍成一條影片。好了,場地何來?他們今年的主題是「學樂樂學」,於是只找來一間中學,善用它不同的場地,禮堂、操場等等就完成了所有拍攝,而其他未出現於學校的表演單位,就借回他們本身的地方(RubberBand與方皓玟的表演,就借用於RubberBand的Band房),又是有限成本內就完成了這件事。
之後另一個重點環節,就是集合男、女、組合,金、銀、銅三個單位,在學校禮堂與DJ們傾心事!歌手們的心事是自發的,但DJ們講心事的那篇稿,就是心思的見證,他們聰明地將自身的故事,加上今年的香港氣氛,再演化成對相關歌手的讚譽。用創作角度去看,這一part都是感性與娛樂性兼備的高手之作。
最後,頒發我最喜愛大獎,就由DJ們親自送獎到RubberBand與方皓玟正在一起看直播的band房中,既有現場感,又無需再另訂場地,極聰明。
看日本紅白,單是唱一首龍珠主題曲,都可以打造一條神龍出來只出現幾分鐘;看香港叱咤,沒有華麗的舞台,但有心思,有愛,不貪心,只做香港人看得明,香港人會感動的事,就夠了。觀眾在舞台看見神龍,只會看到神奇,不會看到光明和希望。
但叱咤可以。多謝903。
撰文:陳詠燊
奮鬥房
《逆流大叔》編劇、導演,寫了18年劇本,自覺最代表到個人思維其實係《追擊8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