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衞森嚴】
【本報訊】去年底中大與理大相繼爆發嚴重衝突,復課在即,眾院校紛紛嚴陣以待,加強保安措施,只限教職員及學生等進出。其中理工大學在主要出入口加裝鐵閘及閘機,令公眾難以進入校內公共休憩空間,有違反地契規定之嫌。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批評,大學校園本應是一個較開放的地方,理大實施出入管制會影響服務社會的功能。
記者:關冠麒、陳詠恩
理大早前公佈,將於下周一(13日)復課,最近重開校園部份範圍,其中A座附近入口增設入閘機,要求出入學生和教職員拍卡進入,並計劃在Y座(李兆基樓)及Z座亦加裝閘機。一條通往校園的行人天橋,亦加裝了鐵閘。進入理大的安檢位置,更派駐了多名黑人保安員。
葉建源:影響大學功能
《明報》昨日報道引述立法會文件及理大與政府於2011年訂下的地契,發現理大Z座有不少於7,941平方米的公眾休憩用地,按地契條款規定,須於每日早上7時至晚上12時,免費開放予公眾人士使用。除了Z座外,理大的主校園內亦有公共空間需要對外開放。
《蘋果》根據理大1985年的地契擴展條款,理大主校園內有6,400平方米的範圍被劃為公共空間,其地面樓層(ground level)需在每日早上7時至晚上10時,容許所有公眾人士自由通過。理大在主校園新增的閘機亦將阻礙公眾人士進出這些公共空間,有違地契條款之嫌。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指,根據地契,Z座的公共空間需讓公眾不受阻礙地(without any interruption)使用,若閘機的功用只用作點算進出人數,不拒絕公眾進入,則不算違反;但若公眾因此而需要登記才能內進,則有可能造成阻礙,可能違反地契。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出,大學校園本應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地方,除了教學,也會舉行國際研討會或學術講座,校方亦承擔着服務社會的角色,但理大實施的出入管制勢影響大學在這方面的功能,他在其他地方亦未接觸過類似的大學管理模式。
同樣爆發過大規模警民攻防戰的中文大學,校方繼續派保安員於多個出入口駐守,所有進入校園者皆需出示身份證明文件,《蘋果》昨親身測試,保安員為記者登記身份證資料後便放行,無詢問記者身份及去向,記者進入校園後可自由活動,不見有保安員巡查。有中大學生詢問保安員,家人到訪的手續,保安員稱,學生家屬同樣需要登記身份證方可進入校園。
城大外圍滿鐵板大陣仗
浸會大學則將於1月13日實行新訪客登記制度,有教職員收到校方電郵通知,校內教職員及學生須拍卡出入,訪客則先透過訪客登記制度登記,然後透過電郵收取二維碼,使用訪客入口時掃描內進。浸大學生會會長方仲賢批評,此做法會記錄同學的出入,對學生的私隱同自由有一定干擾,同時又無法阻止校外人士取用他人的證件擅進校園,對校園安全無實際作用。
城大守衞非常森嚴,校園外圍封滿鐵板,行人及行車出入口都加閘門,僅留有狹小出口讓教職員及學生進出,並設有保安亭和讀卡機,只限教職員及學生拍卡進入,亦有黑人保安駐守。九龍塘港鐵站通往又一城商場的出口仍然關閉,變相令學生少了一個全天候進入校園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