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紀錄片《貓不可殺不可辱:網絡殺手大搜捕》
(Don't Fxxk with Cats:Hunting an Internet Killer)
類型:紀錄片
導演:Mark Lewis
美國紀錄片《貓不可殺不可辱:網絡殺手大搜捕》分為三集,講述2010年在網上流傳一段影片,一名男子將兩隻幼貓放進真空袋,並用吸塵機將袋抽真空將幼貓殺死,事件被廣泛流傳,坊間組成起底組,誓要憑短片中的蛛絲馬迹將真兇揪出來,豈料發展下去,最後破解一宗殘忍兇殺案。
撰文:龍華琛
網上欺凌有很多種,通常都有正反雙方,但唯獨搞動物必然惹起全球口徑一致,偏偏有人求出位無視道德。不過,背後原因如果及早發現,原來可阻止其他生命受到殘害。
影片逐樣解剖
《網絡殺手大搜捕》講述網上起底組對虐貓事件憤怒而決定追查,發現兇手刻意將線索混淆,讓人以為他在俄羅斯,但冷氣軍師單憑一段影片,由聲音到畫面,逐樣解剖,房中的海報、吸塵機型號、背景的聲音從何而來,運用各種方式調查,再收集世界各地的網民訊息,最終成功起底。紀錄片中網民只從一張照片的油站背景,便從Google地圖上逐個油站做對比,再找到兇手地址。
紀錄片中貓捉老鼠的過程曲折離奇又有趣,更揭露網上起底組是如何運作。起底組成功的關鍵,其實在於兇手混入了網上調查組,眼見他的影片越來越多人討論,激發起他的雄心壯志,繼而再發放幾段不同的殺貓片段。但紀錄片進入第二集卻陷入更恐怖的情況,因為這次發放的影片,受害的不再是貓,而是人!整個殺人過程公開之後,更有肢解畫面。
追到德國逮捕
起底組可恨早已成功起底,但警方卻無動於衷,直到真正兇案發生,加拿大警方才後知後覺把起底組的訊息正視,由於此案恐怖之餘,殺人分屍畫面亦流出,令傳媒大肆報道,始知兇手是個失意模特兒,藝海浮沉,發現殺貓可以吸引觀眾,再誘發他殺人將自己名氣推上高峯,十分變態。
此案由虐殺幼貓到肢解真人,再由國際刑警從加拿大去法國再轉到德國追捕兇手,整個過程非常曲折,心理解讀亦合乎現代人為求在網絡一舉成名而不擇手段,就連起底組員也曾質疑在整個貓捉老鼠的起底過程中,會否刺激了兇手的犯罪心,雞先定蛋先,難以定論。
【紀錄片尋兇熱潮】
近年美國製作了不少以尋兇為主題的紀錄片,《紐約災星》(The Jinx:The Life and Deaths of Robert Durst)、《謀殺犯的形成》(Making a Murderer)和《守護者》(The Keepers)都掀起熱話。
《紐約災星》(2015年) 大意認罪
訪談紐約地產富豪長子Robert Durst為主,他涉嫌三宗謀殺案,包括妻子失蹤,好友遭暗殺,鄰居被肢解,惜警方苦無證據。當導演拿出新證據逼問他多個月後,本來死口不認的他去廁所時,因大意沒拿掉訪問咪,自言自語:「我做了甚麼?當然殺了他們 。」令真相大白。
《謀殺犯的形成》(2015年) 疑坐冤獄
製作逾十年,事主Steven Avery因為一宗性侵犯案服刑18年後,憑基因測試證明冤獄,更發現負責的警察有砌生豬肉之嫌,不過就在大家把他當成英雄時,一名女記者屍體竟在他的劏車場尋獲。最不可思議的是,搜到的兇案證物之後又被懷疑是警察插贓嫁禍,後來更推出第二季。
《守護者》(2017年) 修女之死
1969年一位受萬人愛戴的修女兼老師Cathy Cesnik,於失蹤兩個月後被發現棄屍荒野,警方調查幾十年毫無頭緒,各種猜測陸續出現,一位其後涉嫌性虐待女學生的同校神父被指是兇手,但又有猜測修女死因是知道太多祭司事務中的黑暗交易,片集試圖走訪當年所有人找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