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月來警方在多區濫發催淚彈,有毒氣體瀰漫大街小巷,兵臨城下,人心惶惶。這硝煙四起的畫面,其實「華記鮮果」創辦人華叔,早於50多年前六七暴動時期已經歷過,當年他推着木頭車在灣仔街頭賣生果,遇上警方投擲催淚彈,扛着生活的重擔,年少的「華仔」逃到別區繼續做生意。晃眼逾半世紀,華記早已揮別日曬雨淋的日子,落戶街市。五年前,更由任職廣告的兒子伍德偉(Andy)接手,除引入貴價水果,更開展網購平台。
記者:潘婉玲
攝影:簡明恩
漫天催淚煙,油麻地果欄亦受波及,市民擔心果欄出售的水果遭致癌物質二噁英污染,人心徨徨。Andy不諱言,生意因此下跌約一成,當中以公司定單為主,華記大部份水果皆來自西環批發市場,惟Andy承認,西環與油麻地部份商品互通,至於貨品種類只有行內人知,若來自油麻地的則不會入貨,「邊類就唔講喇,唔想影響人哋做生意。」
由走鬼檔到街市舖 堅持送貨
在旁默默執貨的的華叔,聽到催淚彈一詞,不禁插話:「六七暴動時都遇過啦,嗰陣仲推緊車仔,點算?咪推去第二度繼續賣囉!」年屆82歲的華叔,仍每日鎮守檔口中,腰板挺直、聲如洪鐘,面對外傭光顧亦對答如流,「阿爸佢未讀過書,英文都係自學,佢話記住『天』同『地』,例如:fifteen(天)、fifty(地)」
華叔從18歲起,便推着木頭車於灣仔一帶賣水果,日曬雨淋的日子過了十多年,終於獲發小販牌,落戶鐵皮檔,不用再走鬼,其後於灣仔街市經營,工作環境大大改善,惟作風保守依舊。八年前,華叔有感年事已高,將牌照持有人改成兒子,當時Andy從無想過接手,然而,卻給了他無形的牽掛,「硬係覺得多咗份責任。」當時已74歲的華叔,仍堅持以手推車送貨,獨個兒將沉重的水果送到金鐘、中環的客戶辦公室,風雨不改。Andy看着老父蒼老的背影,答應只負責送貨工作,「真係諗住只係送貨,估唔到越做越多!」
Andy小學時已到檔口幫忙,惟父親不欲兒子丟臉,向學校報稱職業為「小商」並非「小販」,「其實我真係唔介意,坐我隔籬個同學,咪賣菜個仔囉!」華叔靠着小檔口養活一家六口,至今從不曾離開灣仔。愛玩的Andy中學畢業後從事廣告業,廿多年中不乏代表作,包括麥當勞暑假千人足球活動,亦曾以香港劍道代表隊成員拍攝廣告。
引入外地貴價貨 吸納中產客
40歲始踏進新領域,所有知識由零開始,各類生果的知識,只能從網上搜集資訊,死記硬背,入貨方面,幸得華嫂接近每天結伴相隨,「阿媽成日話我入啲貨唔靚,或者買貴咗!原來買貨同買股票一樣,今日貴,但聽日可以平好多!」Andy不甘沿用舊作風,故以其廣告手腕為華記帶來新氣象,除開拓網購「派菓」平台,更設計吉祥物。
Andy不甘只從本地批發市場取貨,分別從泰國、美國、加拿大果園引入網紋蜜瓜、提子及車厘子等,除將來貨價減低,亦兼營批發。惟老人家作風保守求穩陣,最初並不贊成Andy引入貴價水果,「佢話咁貴冇人買,呢度咁多中產客實有得做!」偶有水果銷情不理想或去貨較慢,華叔亦會十分緊張。目前,華叔仍習慣於收檔前,將貨品排好再以布簾遮蓋,開檔時再重新將貨品攤開,Andy認為此舉費時亦費力氣,提議改用電閘,省去搬貨的工夫,惟老人家並不同意。
奄尖父子為蘋果 各執一詞
男人之間的愛,從不會宣之於口,他們父子亦然,Andy坦言:「其實我哋冇咩嘢傾!」他加入華記後,兩父子更經常因瑣事於檔口爭執,為免傷和氣,Andy總是避開戰火,「我哋兩父子都好奄尖,我要將個蘋果咁擺,佢覺得咁樣唔靚,咁就嘈㗎喇」。前車可鑑,為打破與兒子的鴻溝,Andy於30歲接觸劍道,起步比別人遲很多,豈料成績亮眼,三年後更成香港代表隊成員,現時逢周末皆由小西灣住所,前往天水圍義務教劍道,又參加商會積極開拓華記事業版圖,對廣告業戀戀不捨的他,仍會以自由身接廣告工作,每天工作達18小時。
Andy承認,短期內無法取替父母的「江湖地位」,「唔少老人家見佢哋喺度先會幫襯」,因此門市仍主力由華叔華嫂坐鎮。對於交棒,華叔華嫂向兒子投信任票,「好放心,我哋唔做㗎喇!」然而,Andy隨即高呼:「我唔畀佢哋退休呀!」他笑言,長遠目標是將華記守護成百年老店,惟正讀大學的兒子志不在此,要成就百年大業,尚要多花36年,對46歲的Andy來說,亦並非不可能的任務。
港故事
有些人有些事,越是美好越留不住。本土手藝、傳統行業、街頭老店,都帶給我們生活的溫度和記憶的厚度,如果你知道有這樣的故事,歡迎提供。(致電或WhatsApp 6383 6568 註明「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