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工廠區內車水馬龍,「里人文化」就在廠廈22樓,偌大的單位內放滿層架,平日下午,人們休閒地看書,店員把書分類擺放,迎接由現時至本月31日的清倉活動。曾發行《香港民族論》及《六四三〇》的書商里人文化近日宣佈結業,出版及發行業界風聲鶴唳。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指出,未來幾年將會進入出版寒冬期,獨立出版商、書店將面臨最嚴峻的考驗。
記者:梁嘉麗
里人文化於2018年10月亦曾開倉,當時經營已見困難,14個月後的今天,終也敵不過「三中商」的壟斷。次文化堂出版的書籍有一半由里人發行,包括尊子的漫畫集和劉銳紹的作品。彭志銘說:「冇咗里人,將來搵邊個幫我哋發行?啲書冇門路發行,市場少咗書種,代表言論自由會日漸收窄」。
發行商負責把書籍發到書店,中聯辦旗下的「聯合書刊物流」壟斷全港大部份的書籍發行,加上三中商門市,出版、發行、零售一條龍的壟斷,「以前啲獨立發行商仲可以去個別嘅三中商書店同啲店長傾,放十本八本冇問題,但近年店長已冇話事權,小型發行商更難做」。
「香港出版業睇唔到前景」
里人另一業務是代理台灣出版社的書籍,彭志銘指出,近年三中商直接派人到台灣跟出版社交涉,里人失去了某些代理,「再加上近半年大家都冇咩心情睇書,睇手機關注時事沒法靜心閱讀,三重打擊令里人最終有呢個決定」。
紅色資本在香港業界的壟斷衍生出來的問題,就是如果書籍題材不符合聯合書刊物流的意識型態,就別妄想能在三中商上架,在這種環境下,里人這種獨立發行商的存在就變得更重要。有近半出版書籍跟紅色意識形態背道而馳的次文化堂,更是首當其衝,「里人唔做、中共加強控制,香港出版業界睇唔到任何前景,唔係失望,係絕望啊」。彭志銘知道里人的創辦人陳國華近月一直很掙扎,「陳生唔只係發行商,係少有嘅有心人,如果有作家冇錢出書佢會協助,之前書展租成個攤位免費畀17個獨立出版社賣書,結業真係好可惜」。
敢於發行政治書
出版商感無奈,獨立書店亦覺得里人文化在香港的文化版圖中扮演重要角色,序言書室創辦人李達寧跟里人文化已有長時間的合作關係,「一啲比較政治敏感嘅書例如《香港民族論》,佢哋都會發行,里人其實好重要」。里人文化結業後,李達寧感慨少了一間態度如此開放的發行商,他們有魄力、勇氣、能毫無顧忌地發行各類書籍。
發行商把書發行到書店,可以只是簡單地寫一張清單,里人文化卻能多走一步,向書店推介重要的書,李達寧認為他們推銷書的能力比其他發行商強,因為陳國華自己也是愛閱讀之人。整個出版發行界近年經歷着紅色資本壟斷的局面,李達寧卻覺得聯合物流未必會在短期內獨大,「里人文化唔做,生意有可能流到其他發行商,雖然未到結業潮,但長遠嚟講營商環境都唔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