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恐絕種

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恐絕種

有「中國淡水魚之王」之稱、名列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的長江白鱘,很可能已經絕種。長江白鱘上一次出現在人類眼前已是17年前,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稱,目前沒有包括影像學等在內的任何證據證明白鱘還存在,也沒有其人工養殖個體存留。

人類活動影響繁殖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發佈論文,估計長江白鱘已在2005至2010年間已經滅絕。論文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表示,1993年以前,每隔一兩年還有漁民誤捕白鱘,但此後越來越少見。他最後一次見到活體白鱘是2003年1月在四川宜賓南溪江段,專家救助一頭白鱘後,給其裝上超聲波跟蹤器放流長江,但因跟蹤船不慎觸礁,信號丟失,此後再未找到信號。

危起偉指出,白鱘壽命一般約30歲,主要分佈於長江水系,可在長江口鹹淡水區生活,但以淡水生活為主。白鱘和長江中華鱘一樣,是距今已有1.5億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白鱘是洄游魚類,產卵地只在長江上游,受人類活動、長江魚類資源持續衰退等因素影響,且不是每年繁殖,因此絕種速度較快。

由於白鱘體形大、不容易養活,早期受科研技術及條件限制,等到技術成熟可以養活的時候,已經無法收集到樣本。危起偉謂白鱘絕種再一次敲響長江生態保護的警鐘,希望公眾不要讓白鱘滅絕的悲劇在中華鱘、長江鱘等「極危」級別物種重演。
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