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經濟放緩,市場猜測今年增長會否由「保六」變「穩五」,人行日前宣佈全面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折合約9,000億港元。惟彭博報道稱,措施對1月份金融市場近四萬億元流動性缺口而言,只是杯水車薪。
1月資金需求近4萬億
人行日前宣佈,本月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直接支持實體經濟。惟彭博引述光大證券及華創證券最新報告預測指,1月稅收上繳規模或達6,500億元;新年期間民眾對現金需求或高達1.5萬億元;法定存款準備金補繳規模達2,000億元;1月份同業存單和逆回購到期量分別為9,039.6億元和2,000億元;已公佈地方債發行規模逾3,400億元;上述資金需求近四萬億元。
流動性缺口亦拖累債市,周一中國債市期貨、現貨齊跌,未受降準刺激,其中10年期國債期貨創近兩周低位,報97.99元。
另外內媒預測,今年還會有一至兩次降準。分析稱,考慮到農曆新年前巨大資金需求,除了降準,央行或會在1月份打出中期借貸便利(MLF)與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的「組合拳」。
分析續指,市場對1月開展MLF操作預期較高,尤其有必要在每月貸款基準利率(LPR)報價前操作,因此1月續開展適量MLF,既有助對沖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到期、增加節前流動性供應,亦有利發揮MLF利率對LPR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