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eHouse裏的人】新年舊債 要錫年輕人 - 冼麗婷

【WriteHouse裏的人】新年舊債 要錫年輕人 - 冼麗婷

【WriteHouse裏的人】
朋友在公立醫院內科病房遇到年輕醫生。

「有需要時,醫生可以替她打爛手上玉鈪?」

「我受訓做醫生,不是替人打爛隻玉鈪過喎。」沒有尾音的。一雙劍眉、清目,越來越近,越來越大,只是口罩把他O了的嘴巴掩藏。朋友從病者家屬的角度來看,醫生救人,急症室裏奇難雜症,又何止要打爛隻玉鈪?

然後,醫生問了病人家屬好幾個問題,可能時間所限,急速又進逼,沒有回答問題訓練的話,醫生及病人一方的對話可能就此終結,醫病的問題,又會拖下去。所以,溝通很重要。病人一方,不了解病情,就不懂得怎樣跟進。

年輕醫生 熱誠認真讓人放心

「如果是第三個原因,我們不能解決。」

「為甚麼?是醫學上不能解決?」朋友反問。年輕醫生倒轉被進逼了,他的眼睛充滿了對發問的人的想法或疑問。他從病房退到電腦前做報告,還要應付追問。可是,他的態度,還是充滿年輕人的熱誠,否則,他先前不會問連串問題,嘗試了解聆聽病人情況。「我明白你們的關切,所以,你要寫好所有問題,明天交給主診醫生,向他問清楚。」

有時,責任是需要轉移的,只要是轉移給對的人。從急症到內科,朋友作為病人家屬跟三個醫生對話了,兩個是面對面的,一個在電話發問。在急症室那位年輕醫生,還低頭用手指指着病人外診私家報告,一點一點的看,有點像學生看notes。電話那個,從一無所知,到一邊傾一邊找出留下的私家醫院診斷報告,一點一點回答問題,把朋友所有不知道的及可能的醫治方法,都解釋了。有些可以用普通藥物治療,有些要解決病因源頭,有些可以做小手術,風險都說出了,甚至公立私家的配合,都指引了。他應該也是個年輕醫生,給予病人家屬的時間,也算充裕,不會想收線咁。

醫生未解決問題以前,先給病人知道前面的一條路,那是非常重要。親身接觸這些年輕醫生,又在外面有年長醫生給予的意見,朋友覺得納稅人及捐助者的錢沒有白花,也對香港多了一點希望。朋友打趣說,好想知道,這些年輕醫生,是跟梁卓偉任院長的醫學院?還是跟陳家亮任院長的醫學院?

香港進步 追求公平人性關懷

近這十多年來,經常聽到香港醫生訓練很着重人性關懷,現在看初生之犢,表現不錯。我個人在公立醫院接觸所得印象,醫生護士的態度,也是很讓人安心住進公立醫院。當然,也聽過一些令人氣憤的個案。所以,人與制度,一定要不斷改進,希望人不會令制度腐朽,制度也不要讓人氣餒。其實,香港人從無到有,一直對社會的要求並不苛刻,就是病,也很忍耐體諒醫護繁忙辛勞。只是,患重病不能自己醫自己,一切都要醫護指引。其實,很多醫療知識已經隨科技很容易傳輸及接觸,讓病人懂得怎樣跟進病情,治病,當然只能靠醫護。

我在想,香港是進步了,早已進入中產社會時代,不少年輕人受到很好的關愛及栽培成長,今天當家,雖然未能作主,但也自自然然好好的對待別人。醫院中,囂張態度,絕少見到。也可能,現今世代,你在制度內囂張,接受服務的人,一定有方法把你打沉。

追求公平、有人性關懷的社會,才是一個文明的社會,這也是2019年香港社會逆權運動所展現的特色。從今年開始,我是很偏心的,看到年輕人會特別喜歡,看到醫護,會想起那幀在理大救人的義務醫護被反手縛着的心痛照片,更會想起暴力對待義務醫護的不仁警隊,想起他們「漫無目的」、暴力出勤,卻可以領取近十億元OT費,諗起都胃痛!

舊債要還 願2020看到新希望

醫社會同醫病一樣,都要從源頭開始。做人嘅嘢,新的一年,當然不能忘記舊債。手上的稿債要盡快清,社會的舊債也不能不還。所以港大法律學院一些教授提出的特赦討論,我跟朋友在慢食馬拉松也做過巿井式討論。

「有條件,一定要查到警察認自己PK。」

「是,認咗自己PK,我哋先可以原諒你PK。」咁示威者暴力,無人話唔夠膽畀你查,年輕抗爭者死都唔怕,還怕你查暴力?特赦是有很嚴緊的法律考慮及安排的,歷史可以成為過去,但歷史,不可能是空白的。如陳健民太太所願:希望香港人在2020年看到新希望。

作家:冼麗婷
fb:sinlaiting.j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