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總理內坦亞胡被起訴賄賂、詐騙與背信罪名後,前日向國會申請司法豁免權,相信是為拖延時間,冀把審訊延至3月大選後,讓他能爭取勝選並順利組閣,惟民調顯示過半民眾反對給予他豁免權。
逾半國民反對
以國去年4月與9月兩度舉行大選,內坦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藍白黨領袖甘茨都先後未能獲大多數議員支持組建聯合政府,因此要在3月再大選。內坦亞胡面對競選壓力同時,兩個月前也因涉嫌收受賄賂,和改變規管政策換取新聞媒體對自己作有利報道,被總檢察官起訴。
內坦亞胡前日向國會申請豁免權,冀推遲聆訊至大選後,並指此舉「與法律相符……也與繼續為你們與以國未來服務的目標相符」。以色列法律下,議員能因檢控意圖不良而獲司法豁免;內坦亞胡前天重申指控為「政治迫害」,稱自己應受國會保護以競逐連任,「在民主中,只有民眾能決定誰能領導他們」。但甘茨認為「內坦亞胡知道自己會有罪」才這樣做,強調「以國沒有人能凌駕法律」,會盡力阻止豁免權通過。
若豁免權獲國會過半議員支持通過,內坦亞胡擔任議員期間也不用面對聆訊;但民調顯示只有33%人支持同意予他豁免權。至於總統能否揀選一名有控罪在身的總理組建政府,則要待最高法院審理完成後決定。雖內坦亞胡誓言要在3月選舉取勝,惟多項民調顯示利庫德集團與藍白黨皆難打破平手僵局。
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