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相見:茶色小便切勿忽視——可能是肝膽病徵兆 - 潘冬平

肝膽相見:茶色小便切勿忽視——可能是肝膽病徵兆 - 潘冬平

正常尿液應該是淺黃色的,當身體缺水如運動過後或早上起床時,尿液顏色會變深,但最多只是如菊花茶色的深黃色。若小便變成褐色,如紅茶或普洱茶,便要留心,可能是嚴重肝膽疾病的徵兆。筆者最近診治了一位老人家,小便變茶色已有一個月,因為沒有其他症狀,她起初以為是熱氣,直至皮膚開始深黃,才驚覺事態嚴重,檢查下發現患上胰臟癌。

茶色小便是黃疸的其中一個症狀,其他症狀包括皮膚和眼白發黃,有些患者會出現灰白色大便和全身痕癢。黃疸是血液中的膽紅素增加引致的病症,血液中總膽紅素濃度正常應在20 umol/L以下,若水平高於正常一倍,就會出現黃疸。

膽紅素是紅血球內血紅素代謝後的產物,未進入肝臟前,稱為「未結合型膽紅素」;經肝臟細胞代謝作用後,會變成「結合型膽紅素」排入膽汁,然後膽汁排入膽道,最後經總膽管進入腸道,令大便變成褐色。膽紅素代謝與排出,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引起黃疸。

黃疸成因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血溶症」,血液中紅血球過早凋亡,導致貧血,同時釋放大量膽紅素,肝臟未及處理,血液內「未結合型膽紅素」上升引致皮膚和眼白發黃,但「未結合型膽紅素」不會進入小便,這種黃疸不會有茶色小便。第二類是因為急性或慢性肝病,如病毒型肝炎、肝硬化或藥物副作用等引致肝功能不足,未能處理體內膽紅素,令血液內未結合和結合型膽紅素都上升。

第三類是膽管阻塞,膽紅素在肝臟「結合」後,膽汁未能經過膽管進入十二指腸,膽紅素由肝臟回流入血,血液內「結合型膽紅素」上升。由於「結合型膽紅素」是水溶性,可經血液排到小便,因此這類黃疸會有茶色小便。

膽管阻塞常見原因為膽石掉落總膽管和膽囊、膽管或胰臟癌。一般膽石引起的膽管阻塞,會有上腹劇痛症狀,患者較易察覺問題,反而膽道癌或胰臟癌不會有明顯腹痛,腫瘤壓住膽管引致的黃疸是主要或唯一症狀,病者有機會忽視而延誤診治。尿液顏色能反映健康狀況,讀者小便時應多加留意,有異常要及早求醫及早治療。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lcf.org/

潘冬平教授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