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NBA總裁史坦周三因病與世長辭,這位聯盟史上在位最長時間的總裁,30年來將臭名遠播、經營不善的NBA,變成年收入超過50億美元,國際知名的運動賽事,在任期間一個又一個巨星湧現,將聯盟推上更高層次。多年來NBA孕育了無數籃壇巨人,但大家都會認同史坦才是聯盟的真正巨人。
上世紀80年代,NBA受球員吸毒問題困擾,其時聯盟23支球隊中有多達16隊要蝕錢,是個即將枯死的賽事。1984年,41歲律師出身的史坦就任聯盟總裁,上任前後促成了球員藥檢,以及薪酬限制兩大政策。結果,藥檢令球員濫藥問題大減,拯救不少球員的職業生涯;引入薪酬上限制度則亦令小市場球隊的競爭力大增。
史坦上任之時,撞上巨星時代,先有「魔術手」莊遜及「小烏」布特(Larry Bird)的雙雄對壘,其後更湧現米高佐敦、巴克利(Charles Barkley)等巨星。結果史坦在任內打開國際市場,亦成為四大運動首個在北美以外地方上演常規賽的聯賽。至他2014年退休,NBA在200個地區,以超過40種語言轉播。
雖然史坦的作風「一言堂」,亦發生叫停基斯保羅(Chris Paul)轉會事件。但在位期間聯盟擴軍至30隊,及改革新人遴選制度功績令人津津樂道。
文: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