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率僅四成 首日效應漸失靈

命中率僅四成 首日效應漸失靈

【分析】踏入2020年,港股開鑼日大升353點,與去年首日急挫715點可謂天淵之別。市場流傳理論,股市首日表現或能投射全年走勢,如果市況首日向上,對全年表現屬佳兆;相反首日插水,全年則難樂觀。但本報統計,「首日效應」近年已失效,相反「1月效應」較為應驗。

1月效應較準確

去年為例,港股首日插水715點或近2.8%,以點數計屬歷年最差開局,但翌日已見全年低位並啟動升勢,協助恒指於4月高見30280點全年頂峯;雖然大市之後反覆,但12月再發力,全年終大升2,344點或9.07%。若總結過去10年,「首日效應」命中率僅四成。

相反,股市亦有所謂「1月效應」,意指大市1月往往錄得正數,甚至能反映全年表現。最初出現「1月效應」的國家是美國,主因是踏入新一年,基金經理12月放假後爭取表現,積極入貨托起股市;加上打工仔多數於12月底獲發花紅,有閒錢投入股市,帶動股市出現「1月效應」。

港股是否亦存在「1月效應」?回顧過去10年,其中七年股市在1月上升,命中率達70%,當中以2012年及2018年升約一成最理想。若只看近五年,更有四年大市於1月錄正數,準確度高見80%。不過亦要留意,港股在過去10年的1月,最終只有四次與全年表現成正比,未能作全年大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