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交通配套差 受限制

水上交通配套差 受限制

去年11月中文大學爆發警民衝突,吐露港公路封閉,令這條貫穿新界至九龍的「大動脈」暫停運作,交通癱瘓。這時海上交通大有市場,有船家推出往來烏溪沙碼頭至大埔海濱公園吐露角碼頭服務,每人索價100元;不過需求者眾,至11月15至18日,民政署才安排來往兩個碼頭的免費渡輪服務,並安排接駁巴士來往大埔墟港鐵站至大埔海濱公園。

碼頭遠 渡輪服務難普及

民政署資料顯示,該四天的渡輪及穿梭巴士服務,涉及開支分別約45萬元及8萬元;渡輪服務總乘客量約2.37萬人次。

交通癱瘓令大家反思其他交通需求,究竟香港的水上交通可行嗎?目前本港有7條港內線及14條港外線,而政府近年籌備復辦「中環─紅磡」渡輪航線,及推出水上的士,提供行經啟德、紅磡、尖東、西九及中環的渡輪服務。

鄭衍祺相信水上交通可幫助紓緩交通問題,但香港經常填海令碼頭越填越遠,所以渡輪服務難以普及;此外碼頭缺乏接駁配套,例如吐露角碼頭太細,且距離市中心太遠,市民很難選乘。

他稱尖沙嘴碼頭人流如鯽,因碼頭外有較廉價「流水線」接駁油尖旺區,十分方便;加上鄰近有商場及文化設施,所以至今仍然熙來攘往。另邊廂,中環碼頭雖亦有巴士總站,卻以跨區路線為主,鄭形容上岸後要行天橋回主要街道「好悶、好荒蕪」;若渡輪能「輔助」陸路交通角色,便可做好其「接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