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股於2019年最後一個交易日以跌市告終,恒指全年雖累升2,344點或9.07%,但與滬深股市的22.3%及44.1%升幅比較,可謂「尾燈都見唔到」。隨着去年纏繞大市的「炸彈」逐一拆解,港股今年開局有望承接去年底強勢;本報綜合10位市場人士分析,普遍預測大市首季先高後低,而新經濟及5G股仍獲看高一線。
記者:李芷珊 張雅琳 何文俊
美國總統特朗普昨晚宣佈,中美將於1月15日在白宮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而昨日大除夕僅半日市,恒指低開77點後跌幅曾收窄,高見28298點,其後再滑坡,收跌129點或0.46%,以28189點作結;國指軟57點或0.51%,報11168點,主板成交484.3億元。
中生製藥爆升稱霸2019年
重磅股受壓,友邦(1299)軟0.4%、港交所(388)跌1.2%、騰訊(700)挫2%至375.6元,上述三股已佔85點跌幅。新經濟股個別發展,阿里巴巴 (9988) 跌1.6%,報207.2元,成交18.2億元;美團(3690)軟0.59%。
美圖(1357)預告去年持續經營業務經調整淨虧損大減最多76.6%,股價飆9.3%;小米(1810)旗下「米家」商標涉侵權需賠1,200萬元人幣,收市仍升1.3%至10.78元。
總結50隻藍籌,去年以醫藥及手機設備股表現最佳。中生製藥(1177)爆升1.1倍稱霸;石藥(1093)漲64.4%排第三;前年大挫的舜宇(2382)及瑞聲(2018),去年勁揚93.8%及49.6%,位列第二及第五。反觀「舊經濟股」被嫌棄,中石油(857)、中石化(386)累挫19.1%及16.1%,信置(083)亦跌15.6%排尾三。
港股去年下半年受貿談膠着及本地社運牽制,第三季瀉2,450點;隨着中美年底達成首階段協議,加上資金流入港股及社運降溫,大市12月發力,協助第四季追回2,097點,全年累漲2,344點,扭轉2018年大挫4,073點頹勢。
踏入2020年,市場看法未敢太樂觀。本報訪問10位分析師,「最牛」的中國通海證券投資策略聯席董事阮子曦,亦只將目標價定在30500點,意味大市最多8.2%潛在升幅。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看法較保守,認為大市上月升勢已反映人行放水、貿談等樂觀預期,相信本季難以突破29000點的反彈阻力。寶鉅證券董事及首席投資總監黃敏碩更預期,港股在2月業績期開始見頂回落,下試27500點水平。
PMI持平 A股收爐日續漲
個股方面,各人「寧買當頭起」,全選新經濟及5G概念股,其中美團(3690)及京信(2342)同獲兩名股評人推介,而阿里、騰訊及小米等熱門股亦理所當然成為貼士,最吸引原因是小米、美團等「同股不同權」公司,及在港第二上市的阿里,可望於諮詢市場意見後納入恒指,及內地5G網絡投資龐大,為相關上下游股份帶來憧憬等。
國家統計局昨公佈1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2,按月持平,續處盛衰分界線上方。憧憬經濟回穩,A股在「收爐日」續漲,滬指升0.33%至3050點,深指彈0.63%報10430點。總結全年,滬指大升22.3%,扭轉2018年插水24.6%弱勢;深成指及創業板指數更勁,全年齊飆近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