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壓低貧窮線 圖減貧困人口

政府壓低貧窮線 圖減貧困人口

中國早於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但是中國的貧窮線標準卻一直落後於國際,被認為是刻意把貧困人口減低,就算在聯合國以發展中國家自居,其貧窮率也長期低於一成,遠低於香港的貧窮率。

貧窮率「只有1%」

1986年,中國首次制訂每年收入206元人民幣(下同,當時約值466港元)的絕對貧困標準,並隨物價調整,至2010年增至1,274元人民幣(約1,460港元)。到了2011年,政府將農民年人均收入2,300元(約2,770港元)作為新的扶貧標準,相當於每日收入為約7.6港元,但是仍然被詬病比國際標準落後,因為在2010年,世界銀行的貧窮線標準為每人每日生活支出1.25美元(約9.74港元)。

就算到了2016年,中國內地的貧窮線再次上升為每日收入折合大約9.16港元,仍然跟國際的標準有一段距離,因為當時世銀也將貧窮線提升至1.9美元(約14.8港元)。

而香港直到2013年才首次設立貧窮線,採取 「相對貧窮」的概念,即以家庭月入中位數的一半為貧窮界限,在上月中發表的《2018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中,界定為貧窮人口的市民共有140.6萬,貧窮率為20.4%,但是以中國去年的總人口和中國的貧窮線來計算的話,貧窮率也只有大約1%;值得留意的是,以中國的計算方法計算,就算是2011年習近平上任前,中國的貧窮人口也佔總人口不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