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十二月中訪澳門,洗塵宴上致辭說:「時隔五年再次來到澳門,深切感受到澳門發展日新月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他又使人想起毛澤東秘書李銳的話:「你們知道嗎?習近平無非小學程度!」
「時」、「事」固然讀音相似,卻不可混為一談。時間分秒相連,怎能相「隔」,只有事情才可前後為時間「隔」斷。所以中文應說「事隔若干年」,不是「時隔」。例如清朝小說《三門街》第七十回洪錦雲笑夫婿李廣:「連常見面的人都想不起來,若隔十年八年之事,更想不起來呢!」民國初年《蜀山劍俠傳》第二一七回謝山想到幼年獲高僧贈言,一直茫然不解,不料「事隔多年,忽於武夷山石洞之內,發掘到古高僧錦囊偈語,方若有悟」。
現代漢語一無傳統語文為根,二無文理為蒂,一味以訛傳訛,於是「時隔若干年」這說法,如風靡草。中共《解放軍報》十一月四日有特稿介紹軍士長張要東,說他體能訓練成績大有進步,標題就是:「時隔十年,老文書又成訓練之星。」
除了「時隔五年」,習近平所謂「澳門發展日新月異」,語意疊牀架屋:「澳門日新月異」,不已有「發展」的意思嗎?「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則恐欠立體:怎麼缺了「長度」?當然,中文不會胡說什麼「高度」、「廣度」、「深度」等等。我們會說:「一別五年,重臨澳門,深感澳門日新月異,與國家大趨勢水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