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聖誕最富傳統係食聖誕大餐,兒童時代在旺角茶餐廳跟先父食(隔一兩年先有得食一次,視乎先父贏馬輸馬而定),隱約記得一餐係十元以下,所謂大餐其實就係幾道港式西餐,有得食已經好開心。
成家立室之後,帶仔女去酒店食聖誕自助餐,自助餐價每年加價,由三百幾一路加到七百幾至近乎一千,十個人食就花費近一萬,訂位又難,認真唔化算,前年諗起,訂位咁辛苦,不如走相反方向,改為食中餐,果然訂位容易,價錢便宜一半起碼,何樂而不為?成家人中午到陸羽飲茶,午後到上海總會開枱打牌直落,高興足大半日,物有所值。
是日與一位家人講起,佢話成班大學同學已三十幾歲,幾位有子女在2020年申請小一學位,正為揀學校煩惱,有乜咁煩?原來本港小學為追上教育局風尚,紛紛實行普教中,小學一年級開始用普通話教中文,默書用普通話讀,小學生有時聽到一嚿雲,寫錯晒啲字,有啲小學生返到屋企,媽咪叫讀一課書聽吓,學生用普通話讀得幾好,媽咪話:「用廣東話讀多一次,」點知學生有好多字唔識讀,媽咪為之暈得一陣。
呢家人話,現在好多80後家長想搵「粵教中」學校,一搵先至知道呢類學校愈來愈少,幾乎所有名校都已採用普教中,譬如住在沙田區嘅一位80後,搜尋好耐,先至搵到三間小學係粵教中,就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小學,沙田官小及一間沙田官小附近嘅學校,但忘記了名字。呢位80後家長工程師A決定「大抽獎」填報沙田官小為第一志願,碰碰運氣。後來左丁山搵到工程師A問一問:「點解咁緊張要粵教中?」工程A話:「有兩個原因:第一,我唔想個女唔識用廣東話讀古文中文,學普通話唔困難,我讀完中學都識講啦,駛乜小一開始就用普通話學中文?其次,有學者研究顯示,普教中唔會提高學生中文水平,否則中學DSE唔會咁難,被學生視為死亡之科,近年香港學生中文差咗,我懷疑與普教中有關。仲有呢,今年六月以來嘅運動,令我對普教中有抗拒感。我不知此是否80後家長之普遍心聲呢。」左丁山之後諗咗一陣,急忙通知顯徑邨張煊昌小學校監游應森(聯合經濟系校友),話畀佢聽,張煊昌小學粵教中,可能係一個學校競爭優勢,會吸引到不少80後家長注意,將來收生會更多更好!沙田官小由政府教育局直接指揮,講唔定好快就會為政治服務,粵教中改為普教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