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抗爭剖白 七情一年

港人抗爭剖白 七情一年

【BBC訪問】2019年香港經歷了一場平息無期的抗爭運動,一向金錢至上、政治冷感的香港人徹底撕裂。BBC昨刊出「Hong Kong's year in seven intense emotions(香港七種激烈情緒的一年)」的報道。BBC指出,政治、經濟及意識形態的客觀分析都不足以講清楚今次錯綜複雜的運動成因,因為缺少了纏繞在抗爭之間的喜怒哀樂。報道訪問了多位以不同方式參與了抗爭運動的港人,以七種情緒來反映香港今年的風波。
英國廣播公司

2019年港人經歷極不一樣的生活。

慈父有愛 不忍女兒理想破滅

保安員曾先生(化名)在10月一個下雨天突然收到電話,他16歲的女兒Alice(化名)在示威中被捕。他腦裏一片空白趕到警署,午夜後,才看到女兒反扣雙手被警員押出來,她被控暴動罪。

在曾先生眼中,Alice只是個平常的少女,平日愛化妝和購物,也是個愛撒嬌的女孩,連家中的寵物貓也妒忌,常抱怨爸爸愛貓兒多於愛女兒。曾先生不是不知道她近日經常參與示威,「我不可能將她鎖在家中,沒有父母可以這樣做」。擔心的同時,他也察覺女兒因參與示威而出現正面的轉變,她從前是個鬱悶及神經質的女孩子,現在則變得比以前更有自信,也認識了不少朋友,這是很大的改變。Alice其實就年輕人在今次抗爭中形成的團結文化其中一個例子,年輕一代覺得不能再靠上一代來維護他們的未來,別無選擇只有靠自己。

曾先生現時仍容許Alice出外參與示威,但只限於獲得警方不反對通知書的示威,他不忍心粉碎女兒的理想:「我無需要和女兒講甚麼,大家都會明白對方。」

曾先生指愛女自參與示威後,變得更有自信。

憤怒警嫂 政見分歧難愛下去

警嫂Fiona(化名)與丈夫學生年代開始拍拖,拍拖時兩人甚少談政治,因為那時香港根本無「政治」。結婚多年有一對子女,表面是幸福家庭。2014年雨傘運動,當時她剛誕下兒子才一個月,忍住不住走到佔領區參與示威,因此受到丈夫責備,裂痕開始出現,但她仍然相信,愛可以縫合所有分歧。

然而今年7月21日晚上,Fiona從直播中看到元朗白衣人在西鐵站無差別襲擊市民,氣沖沖拿着手機給丈夫看,丈夫只是說:「我知道。」然後便走進房,上床安睡,她則整夜無眠。

警方對示威者武力不斷升級也令Fiona怒火中燒,為此夫婦間不斷爭吵。她不禁問,為何丈夫會如此愚昧,竟然覺得中共及「送中」條例沒甚麼問題。兩人關係中開始滲入了鄙視。她不是不了解丈夫,身為警察,「這是他的尊嚴,亦是他的身份」。丈夫還是愛她,用手機傳「心心」圖案給她,她以往也會回以「心心」,但現在做不到,丈夫開始問為甚麼。她真的想重新愛上他,但已經不可能。她告訴他:「我不再那麼愛你了!」

Fiona坦言已不愛當警員的丈夫。

激動巴打 藍絲屋簷下受指摘

抗爭運動對James(化名)來說就是世代之爭,在家中也是和父母對抗,其藍絲父母都認為抗爭者全是搗亂分子,警方打人十分正確,應該重罰示威者。James的母親氣憤難平地指摘兒子不孝:「我一手養大他,供書教學,現時他對待長輩的態度令我很不舒服,他竟敢說我沒有讀過書,甚麼也不懂。我不理他政治上支持那一方,但不能這樣對自己的父母。」到銀髮族發起支持年輕人的遊行,James才知道原來香港亦有很多長者支持抗爭運動,令他十分感動。

銀髮族發起支持年輕人的遊行,令James為之感動。

寂寞警員 拒蒙面遭上司懷疑

警員Derek(化名)自小的志願就是做警察,就像舊時港產警匪片裏鋤強扶弱的好警察。但今天他正考慮辭職。

半年的反送中示威對警察來說確是苦差,穿起防暴裝備在烈日下東奔西跑,當值15小時,還要面對自己及家人被人網上起底的壓力,不少警員覺得自己只是執行職務,卻變成犯眾憎。大部份防暴警員都蒙面,收起委任證,藉口是要保障自身安全。Derek當值時卻從來不蒙面,並會展示委任證,他覺得這是必須堅持的原則。直到有天在示威前線,一名高級警官對他說:「只有你一個沒有蒙面」。他當差第一天已經知道,警隊最重視服從,他覺得上司已懷疑他,暗示他沒有團隊精神。

Derek堅持不應該盲目服從,眼見不少前線同袍失控濫用武力,他認為警察無論如何都沒有正當理由毆打示威者,更不應向示威者開真槍。但他同樣也不能接受示威者用武力襲擊藍絲的「私了」行為,他曾私下勸黃絲朋友與私了割席,但對方即時拒絕。在黃藍分明的香港,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Derek有感不少前線同袍失控濫暴。

恐懼手足 擔憂未來活惶恐中

勇武手足Celine(化名)想說,其實她每次站在前線都很害怕,害怕如果不再抗爭,會有甚麼後果。她怕中共對香港實施的強權政治,也怕2047年基本法屆滿後會發生甚麼事,這些就是一整代年輕人都怕的事。

起初Celine只是幫忙設路障,到後來毫不手軟地擲汽油彈。直到圍困理工大學一役,她目擊很多人受傷流很多血,有人痛得大哭,「我以為會死在裏面」。最後她僥倖逃脫,未有被捕,但每次她乘巴士經過理大,都不能自控地流淚,感到難以呼吸。

曾被困理大的Celine,現經過該處都不禁流淚。

決心掙脫 老伯歷文革撐青年

小販老陳(化名)是抗爭攬炒受害人,以往他每天可以掙到千多元收入,現在卻只有幾百元。面對越來越激烈的街頭抗爭,67歲的老陳也處之泰然。他出生於廣州,經歷了中共的文化大革命,曾親眼看到一個農民活生生被少年紅衞兵打死。1973年他偷渡來港,以小販為生。他認為現時香港年輕人放火堵路,與文革的破壞相比根本微不足道,「未來屬於年輕人,他們正在爭取他們想要的東西,我們老一輩人已享受過最繁榮的時刻,現在正在走下坡,也只能接受」。

小販老陳曾受過文革之痛,故力撐年輕人抗爭。

悲傷港媽 但願共和不分黃藍

單親媽媽王莉莉在大埔經營的小食店原本大排長龍,但自從她在facebook貼出自己參與撐警集會的照片後,年輕顧客隨即消失,自10月起,不同政府部門的人幾乎每天輪流來到小食店,調查食物衞生及消防設施的投訴。

有一次她當場哭起來,「我只想為家庭提供穩定生活,現在卻被推向懸崖邊。從前的香港很可愛,不論學歷,只要願意工作就不怕捱餓,現在吃甚麼都要分黃藍」。她理解年輕人要爭取自己未來,但也不能因此犧牲上一代努力的成果。

單親媽媽王莉莉不願努力的成果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