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班級 興趣為先 互補知識瑟谷共學 由孩子話事

不分班級 興趣為先 互補知識
瑟谷共學 由孩子話事

【本報訊】本地教育系統,能否容納一所顛覆傳統教育,在沒有教師、科目與級別的框架下,完全由兒童自主學習模式的「學校」?Michell近年與志同道合的家長,在香港自組具美國瑟谷學校(Sudbury Valley School)辦學精神的共學團體,按自主學習和非學校教育(unschooling)理念共學。
記者:羅惠儀

媽媽Michell過去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成為人母後與志同道合的家長自組瑟谷理念「學校」共學。非學校教育與在家自學(homeschooling)迥異,前者是社群中的兒童一起學習、計劃每天該如何度過:「不過,有一個基本的學校守則,是你可以做喜歡的事,卻不能影響他人;你的自由不可剝削他人自由……」沒有老師,只要有想學的,可以找大人協助,「並不是校長、老師決定校規。」

何比相信兒童有自學能力,不用大人告訴他怎樣學習。
梁志永攝

何比不讓5歲兒子陳世原上主流小學,奉行自主教育的精神。

如果小朋友對某種知識有渴求,便會自己培養起興趣,加快學習成效。

受講述瑟谷學校的書籍啟發,何比深感教育是個人興趣作主導。

玩樂中學習作交流

就算年齡最小的孩子,也有權提出表決任何規則,甚至職員來年可否留任也是集體決議──「在學」兒童也是持份者,可決定怎營運「學校」,過程有大量辯論,從中鞏固邏輯思維。Michell解釋:「要兒童明白規矩的真正意義與價值,是必須讓他們參與(決定)才明白背後的意義……你只『不准』他們做,他們遵守,是因你是權威,或出於恐懼才聽話;如果兒童自主能力高,有批判思考,直接反應會問『為甚麼』。」瑟谷更有「法庭」機制解決孩子、甚至與大人間之紛爭。因沒階級之別,就算是身為職員的大人,與兒童的地位也是平等。

瑟谷學校特色之一是混齡共學:「在美國是4、5歲至18歲都是一起在社群內生活……因為沒有級別,更多時候是由年長的孩子教導年紀小的;或小朋友不懂的事,未必找職員,而是找年長的同伴。」共學的孩子按需要去不同佈置的「課室」,如音樂、勞作、煮食室等:有共同興趣的,就算不同年齡也常聚在一起探究、交流。「好像有孩子喜歡恐龍,有人的焦點是恐龍喜歡吃甚麼,有人喜歡畫恐龍,有人喜歡史前年代,彼此可互補。」

Michell指瑟谷的幼兒每天幾乎以遊戲為主:「在主流角度一定覺得他們不在學習,只是玩。不過在瑟谷角度,玩,同時也學習。」不少人對完全由兒童主導學習權存疑,因兒童涉獵的知識層面未必夠廣夠闊,讓他們下決定該學甚麼。她解釋,當兒童真正有興趣學習,自會涉獵更深層次,包含一些基礎知識:「像文字、數學,這些基礎,就算沒有數學科,並不等於孩子冇機會認識得到。」舉例說,當兒童對海洋生物有興趣,就算不懂艱澀名詞,亦因興趣去主動發問。

她覺得瑟谷教育能否在港實踐,視乎家長對學習的信念:「是要有很大的反思後,才能明白瑟谷自主學習到底是哪一回事,因為這是跟主流教育迥然不同。家長是否有了解兒童需要甚麼?而不是用既定要求,填塞小朋友,要求他們跟自己的一套──特別現在廿一世紀,我們以為好,又是否仍適用?」

五歲的陳世原本在國際學校讀書,因父母非持外國護照未能原校升讀小學;父母毅然為他放棄主流教育,嘗試瑟谷學校自主學習共學。媽媽何比認為,父母不能先設定孩子需要學甚麼,「我跟丈夫也不曾在家自學過,不過,我們相信每個人的人生,要學習的課題是自行尋找的,不論家長,還是我們參與(共學)團體的大人角色,都是將自己變做橋樑,不是主導,或加入agenda或設計一個課程,不是家長做老師……」

有感跟丈夫也有正職,在家自學未必配合家庭需要,何比認同瑟谷共學理念,認為兒子這樣「上學」更能引發自主學習動機:「現在這種unschool模式,我們有固定時間,一星期有數天與志同道合的家庭相處,而不是完全靠父母發掘興趣、方向……對我們的家庭來說,對他還是我們,都是一種自在模式。」就算成年人,每天都是學習狀態,隨着成長自會摸索學習階段,很難由旁人定論兒童應該哪個階段學甚麼:「我覺得冇人有資格去教另一個人學習,是他用所有五官、全個人生去感受……」

透過成長修正錯誤

陳世家中每晚有閱讀時間,過程從不教認字、讀音,「主要靠聽,他已經記得很多情節……透過反覆閱讀一個故事,他會再理解多些,重要過由你告訴他故事精髓。」生活技能、價值觀等更多來自家長身教,「至於規矩,隨着成長,與更多人接觸,很自然會知道如何訂立自己的規矩與戒條,怎樣遵守人家的規矩……我不擔心一定要有一個(學校)權威,或是專家去教他,哪些是對、錯,那是需要透過成長去修正。」

瑟谷共學屬混齡學習,何比覺得兒童會視年長的孩子為榜樣;較自己年幼的,能學習擔帶,「他很自然會跟年長過自己的大哥哥姐姐相處,學習到更多技能」。「他會否去到十歲,像文盲不識字?我願意去做這個實驗。外國很多例子告訴我,如果小朋友覺得某種知識需要有,才可以繼續自己人生的話,他學習會很快,用短時間去學畢整個小學課程,外國例子屢見不鮮。所以,我絕不擔心他跟不上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