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將成為歷史,今年大市唔易玩,但炒股唔炒市下,只要把握到投資主題,也可賺得不俗回報。過去一年,股份私有化個案大增,相關概念成為其中一個投資主題,而宣佈啟動私有化的股份,股價亦多飆升。展望2020年,私有化主題將會延續,只要掌握具私有化潛力的特點,篩選後揀幾隻精選心水股落注,隨時帶來驚喜。
在私有化概念尋寶之前,先要了解公司私有化的誘因、成事條件等。總結被提出私有化的例子,可歸納出三大方向,從而找出最有可能被私有化的股份。
一、估值低 折讓大
首先,股價長期不能反映股份價值,簡單而言,就是估值低、折讓大的股份。公司被提出私有化,最大誘因離不開錢,這道理不難理解,用簡單例子作解釋,一隻股份每股資產淨值為1元,但股價長期在3、4亳子徘徊,大股東用6、7亳子私有化,對持股的小股東而言,即時效果有遠高於現價的吸引力;對大股東而言,私有化作價較實際資產價值仍有相當大的折讓,除笨有精。
今年大部份被私有化的國企,估值皆偏低。如中航國際(161)未公佈私有化前,股價一度僅得3.8元,市賬率(PB)僅得0.4倍左右,即使現已宣佈以每股9元私有化,PB亦僅得0.6倍。而華能新能源(958)未私有化前股價為2元,PB為 0.6倍,私有化作價PB為0.9倍。
二、具重組概念國企股
今年在港上市公司宣佈私有化個案,不少與國企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有關。當中成功私有化並已退市的,包括中外運航運(368)、中國電力清潔能源(735)、先進半導體(3355)及中信旗下的亞洲衛星(1135)。尚在私有化程序的國企子公司,則有同樣屬中信旗下的大昌行(1828)、中糧集團的中糧油(606)、中航集團旗下的中航國際,以及華能集團旗下的華能新能源。還有一間哈爾濱電氣(1133)因出手太低,被小股東否決私有化。
簡單統計,今年公佈退市提議的國企子公司,共通點是業績不佳、估值低殘、成交疏落,但資產對母公司而言仍有一定價值。此外,國企被母公司提出私有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國資委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三年限期死線越來越近,國企大規模私有化,相信未來一至兩年仍會繼續,透過低買高賣以重組企業,未來整體「A+H」或「H股全流通」方式上市。
具重組概念國企股,不妨先考慮已被提出私有化股份的同業,例如中國電力清潔能源及華能新能源獲母企私有化,同類如華電福新(816)及大唐新能源(1798)被提出私有的機會也值得看高一線。
三、大股東持股比例高
之前提過,資產厚但股價折讓大,是大股東提出私有化誘因之一,但萬事俱備,也需要東風配合,成事機會便大大提高,對大股東而言,提出私有化誘因自然進一步提高。
所謂東風,就是主要股東的持股比例,由於成功私有化門檻是須獲90%股東接納,所以主要股東持股比例越高,私有化難度便越低,成功的機會便增加。
資產股的股份在股市以低PB、遠低於資產淨值價格買賣,若大股東以溢價提出私有化,對小股東無疑具吸引力。不過,小股東是否接受私有化,還取決多項條件,比如持貨小股東的成本價,若大股東提出私有化作價仍遠低於小股東的成本價或心目中願意接受的價格,未獲足夠小股東接納,私有化亦有機會被拉倒,今年哈爾濱電氣私有化就是因未獲足夠小股東接納而失敗收場。
循這方向考慮,主要股東持股比重越高,私有化需要付出的成本、難度越低,成事機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