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我係一個前警員,喺警察部做咗六年。辭職最主要原因係7.21,我後悔冇早啲走。」
反送中由炎夏走到冬至足足半年,仍未有緩和迹象。警察濫暴濫捕的烙印難以磨滅 ,由亂棍打人、催淚彈放題,到後來開真槍發射實彈。《蘋果》訪問了一名當差六年的警員,因7.21元朗白衣人暴動事件感到心灰意冷決定辭職,他批評警隊高層包庇失控的下屬,令前線警員更合理化對示威者的暴行,就連開實彈槍也沒有後果,部份警員甚至期待開槍這個人生難逢的機會。究竟警隊如何能重獲市民的信心?他說:「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記者:楊思雅
阿輝(化名)離開校園便投考警隊, 「純粹想搵工,所以做住先」,一做便六年。他自稱是一名「黃絲」,但沒有主動公開政治立場,否則或會如「除毒瘤」般遭同袍排擠和杯葛。直至7.21元朗白衣人事件這個轉捩點,赤裸裸的無警時分使他恥與警隊為伍,無法昧着良心同流合污。
有啲係阿叔、阿嬸着住拖鞋短褲睇戲(警察)都照拉……等拘捕數字多啲,令到和理非少啲出嚟,想做阻嚇作用。
放棄人工高、福利好的優差,阿輝沒有一絲留戀,「唔想同呢個部門再有任何關係」。他坦言,在警隊渾渾噩噩生存了六年,若非反送中一役,或許就一直終老,7.21事件是促使他離職的主因,「雖然我唔係話好有抱負去做一個警察,但係作為一個警察,係應該對付黑社會」,豈料警隊行為卻與他想像的南轅北轍。
半年以來,被捕人數超過6,000人,檢控卻不足兩成。阿輝指不少被捕者只是在現場「食花生、睇戲」,很多只是街坊,「有啲係阿叔、阿嬸着住拖鞋短褲睇戲(警察)都照拉」,他說濫捕是為了「等拘捕數字多啲,令到和理非少啲出嚟,想做阻嚇作用」。
(警察)覺得自己唔可以出手打示威者,有黑社會或者圍村人士幫手教訓示威者,佢哋係覺得開心。
7.21當天阿輝在港島區當值。當日的衝突主要集中在西環,另有不少機動部隊同袍在政府總部、警察總部和禮賓府當值,最令他失望的是,「高層都決定唔調派啲咁空閒嘅梯隊過去元朗,係講唔過去!」他透露,部份同事在電視直播中看到白衣人無差別地在西鐵站打人,「佢哋係拍手歡呼,覺得自己唔可以出手打示威者,有黑社會或者圍村人士去幫手教訓示威者,佢哋係覺得開心」。
面對警黑勾結等疑雲,他說高層只以「人手調配有問題」作解釋,「話『所有兵力全部擺晒喺港島區』,就係咁樣,你信就信,唔信就算」。他認為,真正的原因就如報道所指,「(高層)好明顯真係放縱,有心畀班黑社會或者班白衣人去襲擊示威者」,藉此凸顯警隊的重要性;縱使要犧牲無辜市民的安危亦在所不惜。
阿輝更說,警隊內部稱機動部隊為「TIER 1(第一梯隊)」、曾任機動部隊的為「TIER 2」、年資較深或初入職的警員則被歸類為「TIER 3」,「佢哋(部份警員)直頭叫班黑社會做「TIER 14」,因為佢哋(黑社會)某程度係14K,內部有個戲稱叫TIER 14」。他直言荒謬至極,記起警隊在6月之前的幾個月聲言要反黑,「喺尖沙嘴大肆打擊黑社會,反黑反咗幾個月,反到搭晒膊頭,有傾有講,係唔合理!」
他坦言,警隊內老一輩和年輕一輩最初分歧很大,「年紀大嗰一輩覺得直頭要開槍打死班示威者」,年輕一輩則只希望示威和平,「最好就無事無幹,唔使佢哋出去就最好喇」。但後來衝突越趨激烈,不論老中青均十分不妥示威者。
阿輝當然希望示威和平收場,一旦出現暴力,他認為警察執法是天經地義,「我覺得睇唔過眼嘅係,你(警察)係負責執法,唔係做裁判,判佢(示威者)有冇罪應該由法庭、法官去判,唔係你先入為主覺得佢一定係有罪,就濫用私刑咁打佢一身,用過份嘅武力,去做一啲唔應該做嘅嘢!」惟人微言輕,認同他的只是身邊的少數,這些少數亦相繼離開警隊。
以為7.21已經崩壞至極,但8.31太子站、10.1用實彈射示威者,以及後來包圍中大理大,濫權濫捕情況更嚴重。
阿輝以為7.21已經崩壞至極,但8.31太子站事件、10.1用實彈射向示威者,以及後來包圍中大和理大,他直言警員濫權濫捕情況更加嚴重。
阿輝指10.1「嗰一槍係完全冇必要,始終嗰一粒子彈打咗落去,無事無幹就還好,如果有事真係死咗,你良心過唔過意得去先?」該名中槍的年輕示威者最終沒事,他認為是不幸中之大幸。
他透露,警隊在開槍事件後訂立指引,警員一旦遭示威者圍攻而感到生命受威脅時便可開槍。「有人開第一槍,對佢哋嚟講係一個鼓勵」,阿輝不諱言,眼見開槍射實彈亦毫無後果,部份警員因此蠢蠢欲動,「因為始終成個警察生涯,未必會畀佢哋用嗰支槍真係實際上打落一個活生生嘅人身上」。
被問到是否仍然記得當日加入警隊時的誓詞,阿輝笑言:「我淨係記得不徇私、不對他人懷惡意,但其實𠵱家嘅同事全部都做唔到,口講一套。」他又指出,前線警員濫權濫捕的片段不會消失,對於市民所造成的傷害更加是無法磨滅,不會獲得市民原諒,「你當時當刻點樣對我哋,點解要原諒你?」他直言運動始終會有完結的一天,到時必定會有警員被制裁,「𠵱家警察做嘅嘢,比朱經緯更加過份」,若警員無法得到制裁,相信任何社會都不會接受這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