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學界辯論聯會早前舉辦「第一屆全港中學學界辯論比賽」,惟比賽相繼被教聯會及《大公報》批鬥,指題目傳遞錯誤價值觀。教育局回應傳媒時批評部份辯題違反法例或社會道德標準,更明言局方如遇到可能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事宜,「有責任與學校跟進」。
葉建源:時事作辯題不罕見
《星島日報》報道引述教育局稱,該比賽當中不少議題與近月的社會事件相關,而且「命題偏向一方」,難免令人懷疑帶有強烈的政治宣傳及灌輸色彩。部份議題涉嫌違反法例或社會道德標準,沒有可供有意義辯論的空間,包括「應爭取香港獨立」及「中學不應阻止師生戀」等,不應作為辯題,以免影響未成年學生的心智發展。教育局人員如遇到可能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事宜,有責任與學校跟進。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局方似乎對辯論比賽認識不足,才會指摘辯題偏頗。葉解釋,辯論題目須為陳述句,正、反雙方才能就辯題的立論有充份闡釋空間,而以時事熱話作為辯題亦不罕見,反指題目如果與學生日常生活脫節,反而會令學生沒有興趣。
葉稱即使辯題有既定立論,不等同學生會全盤跟隨題目或主辦者的思路而行,因為參賽者事前會了解事件的爭議點及正、反方主要論據,故他不認同學生參賽就必會被灌輸特定立場思想。他認為教育局以高姿態要求參賽學校退賽的做法完全沒必要,並指學界一直認同辯論有助訓練學生思維,當局不應壓抑。
■記者羅智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