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國家外滙管理局昨公佈,截至今年9月底止,全口徑外債餘額為2.03萬億美元,突破兩萬億美元水平,續創紀錄新高。該數據較6月末增加345億美元,升幅達1.7%。中長期外債餘額為8,270億美元,佔41%;短期外債餘額為1.21萬億美元,佔59%。短期外債餘額中,與貿易有關的信貸佔43%。外管局表示,中國外債主要指標均在國際認可安全線內,整體外債風險屬可控水平。
然而,中國債券市場違約規模再創新高。據彭博報道,近期圍繞違約處置機制的跨部門協調會議,有望為債市加裝新的安全閥,以通過展期、置換及重組等多個方式,避免風險集中爆發。
違約處置文件快推出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在本周召開的全國法院審理債券糾紛案件座談會上透露,人行、國家發改委、證監會聯合草擬有關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處置的相關文件將快推出,他表示,如果雙方能在違約前達成展期置換的債務重組協議,可減少債券持有人損失,也可以給發行人提供時間空間。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岸市場違約債券本金目前逾1,300億元(人民幣.下同),創紀錄新高。公開資料亦顯示,美蘭機場的10億元超短融券,已由12月14日延期至2020年9月9日,北大方正的債券持有人亦同意之前到期、但未兌付的20億元超短融券延期至2月21日,有關展期操作在中國公募債市十分罕見。